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,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,无码日日模日日碰夜夜爽,天堂av在线最新版在线,日韩美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,麻豆精品三级国产国语,精品无码AⅤ片,国产区在线观看视频

     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

      時間:2025-01-18 15:14:50 賽賽 初中知識 我要投稿

      北師大版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(通用22篇)

       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,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,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,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,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。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?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,僅供參考,大家一起來看看吧。

      北師大版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(通用22篇)

       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1

        教學目標:

        1.理解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.

        2.能運用長、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.

        3.培養學生歸納推理,抽象概括的能力.

        教學重點:

        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.

        教學難點:

        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

        教學過程

        一、激趣導入

        師:今天老師帶了兩個精美的禮品盒,喜歡嗎?猜猜看,哪個禮品盒的體積大?

        生1:我猜藍色禮品盒的體積大,因為它比較寬;

        生2:我猜黑色的禮品盒體積大,因為它比較長…

        師:看來僅靠觀察我們能準確比較出禮品盒體積的大小嗎?(不能)。該怎么辦呢?(計算)

        師:這個主意不錯!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體體積的計算。(板書課題)

        二、先學后教

        1、示自學指導(課件)

        小組合作擺出不同的長方體并在記錄單上做好記錄,擺好后仔細觀察,思考:長方體的體積與什么有關?想好后在組內交流。(時間4分鐘)

        2、學生按小組分工合作,二人拼擺長方體,一人記錄,一人監督,探索長方體體積與什么有關?教師巡視指導。指兩個小組到前面板演。

        3、組織學生匯報。

        生1:我們組擺了3個長方體,第一個長方體長4厘米,寬3厘米,高2厘米……我們組發現小木塊的數量和長方體的.體積相等。

        師:能舉例說明嗎?

        師:還有哪個小組愿意來回報你們的發現?

        生2:我們組擺了3個長方體,第一個長方體長2厘米,寬3厘米,高3厘米,第2個長方體……我們組發現長乘寬乘高等于長方體的體積。例如第一個長方體的長2厘米,寬3厘米,高3厘米,用2×3×3=18,長方體的體積也是18立方厘米….;.)

        師:真會思考,將你們組的發現寫在黑板上。還有哪個小組愿意匯報?

        其他組學生匯報。

        4、驗證發現

        師:同學們都很善于觀察思考,現在我們就重點看看第2小組的發現。他們組擺了3個長方體,發現長方體的體積=長×寬×高,那所有長方體的體積都等于長乘寬乘高嗎?(師在黑板上寫個“?”)現在我們就來驗證一下。這次驗證有兩個要求:一、盡量用多的學具拼擺,二、把你們的發現用算式表示并填在記錄表2中。

        學生小組合作拼擺并進行記錄,自由匯報拼擺結果。

        生1:我們組擺了兩個長方體,第一個長方體長6厘米,寬3厘米,高4厘米,體積是72立方厘米,用算式表示是6×3×4=72……我們組的結論是長方體的體積等于長×寬×高。

        生2:我們組也擺了兩個長方體,第一個長方體長……我們組的結論是長方體的體積=長×寬×高。

        師:其他組你們的結論和他們一樣嗎?(一樣)有了這么多例子,現在這個問號可以擦下去了嗎?(可以)

        (生齊讀結論:長方體的體積=長×寬×高)

        同桌互說,男女說,齊說。

        師:如果用字母V表示體積,用a、b、h分別表示長方體的長、寬、高,那么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還可以寫成…(指說)

        生:V=abh (開火車說)

        5、小結

        剛才,同學們通過觀察、思考、驗證得出了長方體的體積公式,真了不起。讓我們把這一結論再次大聲的讀出來……

        生:長方體的體積=長×寬×高 V=abh

        三、當堂訓練

        1、填空

        2、 一個長方體,長7cm,寬4cm,高3cm,它的體積是多少?

        3、計算并比較兩個禮品盒的體積。

        4、計算下面立體圖形的體積。(單位:分米)

        (指生板演,匯報算法,在匯報過程中直接推導出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及字母表示法)。

        5、一塊正方體石料,棱長是6dm,這塊石料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?

        6、挖一個長和寬都是5米的長方體菜窖,要使菜窖的窖是50立方米,應挖多少米深?

        7、一個正方體魔方的棱長總和是36厘米,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?

        8、計算組合圖像的面積。

        四、課堂總結

       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?學生自由發言。

        五、課外延伸

        我國古代的數學家撰寫了一本傳世名著《九章算術》,其中對于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,書中是這樣敘述的:方自乘,以高乘之即積尺。就是說先用正方形的邊長乘邊長得底面積,再用底面積乘高得長方體的體積?吹竭@你想說些什么?

        生自由發言。

        六、隨堂檢測

        1、建筑工地要挖一個長50米,寬30米,深5米的長方體土坑,挖出多少立方米的土?

        2、一個棱長3厘米的正方體橡皮,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?

       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2

        [教學目標]

        1、在具體的情境中自主探索并掌握長方體體積公式,能應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體體積,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。

        2、通過操作、觀察、猜想和歸納等數學活動,經歷體積公式的探索過程,不斷積累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,增強空間觀念,發展數學思維。

        3、進一步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,獲得學習成功體驗,激發數學學習興趣。

        [教學準備]

        教師準備用1cm3小正方體拼擺成的長方體模型,長方體包裝盒,多媒體課件;各小組準備1cm3的正方體和實驗記錄單。

        [教學過程]

        一、創設情境,導入新課

        談話:上節課,我們已經認識了體積和體積單位。今天,老師帶來了一個用1cm3的小正方體擺成的長方體(出示長4cm、寬3cm、高2cm的長方體模型),你有辦法知道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嗎?

        明確:要知道一個物體的體積,就要看這個物體中包含多少個體積單位。

        演示:按長方體模型的長、寬、高各含有的小正方體個數,算出長方體的體積)

        揭題:剛才,老師的這個長方體模型是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的,但生活中有很多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物體是不能分割的。譬如,這個長方體的包裝盒(出示),它的體積又有什么辦法知道呢?這節課,我們一起來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。(板書課題)

        [設計意圖:通過數一個長方體中含有的1cm3小正方體的個數,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求一個物體的體積,就是求這個物體包含的體積單位的個數。同時也為后面有序地數出小正方體的個數作一些孕伏。]

        二、操作探究,發現規律

        啟發:在三年級,我們學過長方形面積,還記得是怎樣推導長方形面積公式的嗎?

        學生回憶后,電腦演示推導長方形面積公式的過程。

        出示長方體直觀圖,討論:你認為,長方體的體積可能與它的什么有關?我們可以用怎樣的方法研究長方體的體積?

        學生可能想到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、寬、高有關;可以把長方體分割成若干個棱長1厘米、1分米或1米的正方體,長方體中含有體積單位的個數就是它的體積。

        談話:同學們的想法有沒有道理呢?我們來看大屏幕,(多媒體演示)我們來想象一下:如果一個長方體的長增加或縮短,它的體積會怎樣?如果改變它的寬或者高,體積會發生怎樣的變化?

        談話:看來,同學們的猜想確實有道理。要研究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、寬、高到底有什么關系,我們需要一些長方體作為研究對象。下面,我們一起來擺出一些長方體。

        明確活動要求:

        (1)同桌合作,用若干個1cm3的正方體任意擺出4個不同的長方體并編上序號。

       。2)觀察擺出的長方體的長、寬、高,所用小正方體的個數,以及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,完成記錄表。

       。3)填完表格后,同桌核對數據,并交流自己的發現。

        學生按要求操作、交流,教師巡視。

        組織反饋。(指名匯報收集到的數據,并以其中的一個長方體為例,說說怎樣看出它的長、寬、高的厘米數的。正方體的個數又是怎樣數的,擺出的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,根據表中數據,自己有什么發現。)

        板書:長方體的體積=長×寬×高。

        啟發:同學們通過用1cm3的小正方體擺長方體的活動,發現了長方體體積等于它長、寬、高的乘積。是不是所有的長方體的體積都是它長、寬、高的乘積呢?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驗證。

        [設計意圖:引導學生由探索長方形面積的經驗,通過類比把探索平面圖形面積的方法遷移到立體圖形中來,既有利于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,也是具體的學習方法的指導;用1cm3的小正方體擺長方體的操作,旨在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和交流,初步發現長方體體積與它的長、寬、高的關系,并在這一過程中,培養動手操作能力,發展數學思考,感悟歸納的思想方法。]

        三、再次探索,驗證規律

        出示4×1×1的長方體圖,談話:這是一個長4cm、寬1cm、高1cm的長方體,你知道它的體積是多少嗎?

        學生可能想到用4個1cm3的小正方體擺成一排正好可以得到這個長方體,它的體積是4cm3;也可能用“4×1×1”算出它的體積。

        根據學生的.回答在長方體上畫出相應的分割線,確認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4cm3。(見圖1)

        出示4×3×1的長方體圖,談話:這個長方體的長、寬、高分別是幾cm?如果不用1cm3的小正方體,你能想象出這個長方體中含有多少個1cm3的小正方體嗎?自己先在長方體上畫一畫,再和同學交流。

        提問: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?你是怎樣想的?(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圖2)

        明確:在這個長方體中,沿著長一排可以擺4個1cm3的小正方體,沿著寬可以擺3排,所以,這個長方體的體積可以用“4×3×1”來計算。

        出示4×3×2的長方體圖,談話:我們再來看這個長方體,它的長、寬、高分別是幾cm?你能想象出這個長方體中含有多少個1cm3的小正方體嗎?自己先試一試。

        反饋: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cm3?你是怎樣想的?(學生的回答后,出示圖3)

        提問:如果用的小正方體來擺第3個長方體,沿著長一排可以擺幾個?沿著寬可以擺幾排?沿著高可以擺幾層?它的體積可以怎樣計算?

        再問:如果有一個長方體,長5cm,寬4cm,高3cm,擺出這個長方體一共要用多少個1cm3的正方體?它的體積是多少cm3?

        引導學生用示意圖表示出思考過程。

        [設計意圖:對三個長方體的探究,引導學生經歷了“想象—畫圖—說理”的過程,使學生隨著排數、層數的遞增,清晰地體會到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、寬、高的關系。第4個長方體只給出了長、寬、高的數據,意在促使讓學生依托已經獲得的直觀經驗,將擺的過程內化為有序地算(數)的過程。至止,長方體體積計算方法已呼之欲出。]

        四、引導概括,得出公式

        提問:通過剛才的活動,你認為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、寬、高有什么關系?我們前面提出的猜想正確嗎?

        揭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,指出:以后我們可以直接用公式計算長方體的體積。

        講解:如果用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,a、b、h分別表示長方體的長、寬、高,你能用字母表示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嗎?

        板書:V=abh。

        和同桌說一說你還知道了什么?

        讓學生口算各題的得數,并交流計算時的思考過程。

        五、鞏固練習,應用拓展

        1、完成“試一試”。

        出示長方體的包裝盒,談話:剛開始上課,我們還不能求這個包裝盒的體積是多少,現在你能解決了嗎?要求這個長方體包裝盒的體積,需要知道哪些條件?有辦法知道這些數據嗎?

        指導測量、記錄數據后獨立解答。

        出示正方體的包裝盒,這是一個棱長12cm的正方體紙盒,它的體積是多少cm3?

        學生獨立完成后,組織反饋。

        2、完成第26頁“練一練”第1題。

        先讓學生看圖說一說每個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長、寬、高(或棱長)各是多少cm,再口算出它們的體積,并數一數每個立體圖形是由多少個1cm3的小正方體擺成的。

        3、完成練習六第2題。

        出示題目,讓學生自由讀題。

        提問:計算冷藏車的容積,為什么要從里面量?

        學生獨立完成計算,并組織反饋。

        六、全課小結,梳理學法

        提問:今天,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?通過這節課的學習,你有哪些收獲?回顧這堂課的學習過程,我們是怎樣探索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的?

        七、課堂作業

        練習六第1題。

       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3

        教學內容:

        推導長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

        教學目標:

        1、使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,能運用公式進行計算。

        2、培養學生空間和空間想象能力。

        教學重點:

        長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。

        教學難點:

        運用公式計算。

        教學設計:

        一、出示課題,學習目標

        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,能運用公式進行計算。

        二、出示自學指導

        認真看課本觀察:每排個數、排數、層數與體積有什么關系?如何計算長方體的體積?

        三、學生看書,自學

        四、效果檢測

        如何計算長方體的體積?

        板書:長方體體積=長×寬×高

        字母公式:V=abh

        五、練習

        1、一個長方體,長7厘米,寬4厘米,高3厘米,它的面積是多少?

        根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`關系,你能想出正方體的體積怎樣計算嗎?

        正方體體積=棱長×棱長×棱長V=aaa=a3讀作a的立方。

        2、一塊正方體的石料,棱長是6分米,這塊石料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?

        請同學們擺一個體積是24立方厘米的長方體,擺后說一說長、寬、高各是幾厘米?

        長方體體積=長×寬×高提問:長方體的長、寬、高不同,體積相同這是為什么?

        六、小結:

        怎樣計算長、正方體的體積?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有沒有其他的方法?這個問題我們下節課研究。

       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4

        教學基本

        內容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P25—26。

        教學目的和要求

        1、使學生經歷操作、觀察、猜想、驗證、交流和歸納等數學活動的過程,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,能應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,并能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。

        2、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探索數學問題的經驗,增強空間觀念,發展數學思考。

        3、培養學生初步的歸納推理、抽象概括的能力。

        教學重點

        及難點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。

       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。

        教學方法

        及手段本課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,讓學生自主探究,從中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,促進學生的思維,提高學生積累探索數學問題的經驗,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空間觀念。

        學法指導

        討論交流,并認真聽講思考。

        集體備課個性化修改

        預習閱讀書本25、26頁,并初步理解解

        教學環節設計

        一、以舊引新

        師:上節課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,誰能對著模型再來介紹一下?

        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,就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.今天我們來學習怎樣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.(板書課題)

        二、探究新知

        1、通過操作、觀察、猜想來認識長方體的體積與長、寬、高的關系。

        師: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長方體,要求四人小組內每人擺出的長方體各不相同。

        師:將擺出的長方體放在桌上,并編號。

        請同學們說一說這些長方體的長、寬、高各是多少,你是怎樣看出來的,將這些長方體的長、寬、高依次記錄在表格中。

        引導學生依次去數每個長方體中包含的小長方體的個數,并記錄在表格中。

        問?觀察表格中的這些長方體的長、寬、高以及它們的體積,再聯系剛才數出它們體積的過程,你發現了什么?

        師:通過剛才的操作和討論,我們想一想,長方體的體積是不是它的長、寬、高的.乘積呢?

        依次出示例10中的三個長方體,問:如果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出這三個長方體,各需要多少個小正方體?

        師:擺出的每個長方體的長、寬、高分別是多少?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?這個結果與你操作前的想法一樣嗎?

        2、驗證、交流后歸納出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及字母公式。

        通過剛才操作過程中的發現,同學們能說一說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、寬、高有什么關系嗎?怎樣求長方體的體積?

        通過交流得出公式:長方體的體積=長×寬×高。

        問:如果用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用a、b、h分別表示長方體長、寬、高(出示如教材所示的長方體的直觀圖),你能用字母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嗎?

        交流得出:V=abh.

        3、根據正方體與長方體之間的聯系,得出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。

        師:正方體的棱長有什么特點?你能直接寫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嗎?

        交流得出:正方體的體積=棱長×棱長×棱長。

        重點理解的含義,進一步明確的讀法、寫法。

        做“試一試”。

        作業做“練一練”。

        做練習六第2題

        課堂作業:做練習六第1、2題

        板書設計

        執行情況與課后小結

       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5

        教學內容:

        人教版數學第十冊第29頁——30頁的內容及相應的練習題。

        教學目的:

        1、通過實驗探究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,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。

        2、讓學生經歷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,理解體積計算公式。

        3、培養學生動手拼擺能力,觀察、歸納推理能力。

        教學重點:

        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、體積公式的應用。

        教學難點:

        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(每排個數、排數、層數和長方體長、寬、高之間的關系)。

        教學準備:

        學生分成2人小組,每組準備一些數量的小正方體、練習題單。

        教學過程:

        一、直接導入

        師:前面我們學習了常用的體積單位,今天我們來探究長方體的體積求法。

        板書:長方體的體積。

        二、猜測、為學生指名探究方向

        1、課件出示:一個長方體。師:你有什么方法能知道這個長方體的體積?

        2、課件演示:把長方體切割成一個個的小正方體,數出每排個數、排數和層數;并用每排個數×排數×層數=總個數(即體積數)。

        3、師:

        (1)數小正方體個數的方法能解決所有的長方體體積問題嗎?看來有必要得出一個求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。

       。2)猜測一下長方體的體積可能和長方體的什么有關?

        4、課件演示,讓學生理解長方體的體積與長方體的長寬高都有關系。

        三、探究體積公式推導過程

        1、師: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用小正方體通過拼擺,來探究一下長方體的體積和長寬高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。

        2、同桌合作:課件出示:合作要求:

       。1)齊讀要求。

        (2)先擺,再觀察,最后再填表。

        3、學生動手操作,教師巡視指導。

        4、全班交流:

       。1)小組匯報結果。

       。2)觀察表格思考:你有什么發現?同桌先互說。

       。3)全班交流發現。

       。4)師補充提問:每排個數、排數、層數和長方體的什么有關系?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?

        結合學生的回答,觀察一個擺好的長方體,理解每排個數、排數、層數和長寬高之間的對應關系。并多抽幾個學生說說它們之間的關系。

        5、師:你能推導出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了嗎?學生回答,教師適時板書:長方體的.體積=長×寬×高;V=abh。

        6、回顧剛才的推導過程,同桌互說。

        7、及時練習:出示一個長方體的文具盒。

        師:要求這個長方體文具盒的體積要知道什么條件?教師給出長寬高,學生計算,強調書寫格式。

        四、課堂練習

        1、口算填表(見題單)。

        2、小法官:

       。1)兩個體積相等的長方體,它們的長寬高一定相等。()

       。2)一個長方體的長寬高都擴大到原來的2倍,它的體積就擴大到原來的2倍。()

        3、建筑工地要挖一個長50米,寬30米,深50厘米的長方體土坑,一共要挖出多少方的土?(在工程中,1m3的土、沙、石等均簡稱“1方”)

        4、考考你:下列長方體的體積各是多少立方厘米?(小正方體的棱長1厘米)(見題單)

        五、小結下課

        通過學習,你有什么收獲?(方法和知識兩個方面來說)板書:長方體的體積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=每排個數×排數×層數;長方體的體積=長×寬×高;V=abh。

        課后反思:

        1、對推導過程的關鍵地方突出不夠,即,每排個數、排數、層數與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關系理解說理不夠,應該讓學生多說,還可以通過課件演示一下。

        2、教師語言還不夠準確、精煉,提出的數學問題還可以更加準確具有指向性,對于關鍵地方的引導還不夠合理。

        3、應該板書出:1立方米=1方。加強學生對兩個單位關系的理解。

        4、本節課對于時間的安排差不多,比以前的課堂要合理得多,基本上是按照預定的時間完成的,這是我本節課最滿意的地方。

       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6

        教學目標

        1、鞏固長方體,正方體體積的計算

        2、探索長方體、正方體體積與底面積和高之間的關系

        教學重點

        長方體、正方體體積計算

        教學難點

        底面積和高之間的關系

        教具準備

        長方體、正方體

       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

       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

        設計意圖

        一、復習導入

        1、出示長方體

        思考:如何計算它的體積?

        2、帶入數字,計算長方體體積。

        長:2cm寬:3cm高:4cm

        二、引入新課

        1、出示正方體

        提問:如何計算正方體體積?

        2、根據學生反饋,教師極書公式:

        正方體體積=棱長×棱長×棱長

        V=a×a×a=a3

        3、試一試

        1出示三幅圖。

        學生進行思考

        反饋:長×寬×高

        學生進行計算

        2×3×4=24cm3

        學生回顧長方體體的公式,聯系長方體、正方體的關系,進行推理。

        正方體體積=棱長×棱長×棱長

        V=a×a×a=a3

        通過對長方體體積公式的回顧,引導學生聯系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方之間的關系,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推測,從而得出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。

        培養學生推理能力和理解,分析問題的能力。

       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

       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

        設計意圖

        2引導學生觀察:

        圖中陰影部分叫什么?

        它們與高之間有什么關系?

        3你還能提示三個圖形的體積嗎?

        4引導學生計逄三幅圖的體積。

        三、練一練

        1、練一練1

       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得出長方體的.長、寬、高成正方體的棱長,再利用公式計算。

        2、練一練2

        讓學生應用公式進行計算獨立完成。

        反饋計論結果。

        引導學生觀察,找出陰影部分,并認識體面積。

        獨立思考:它們與高之間的關系。

        得出:底面積×高=體積

        學生利用所推導出的公式,計算三幅圖的體積。

        反饋。

        學生觀察圖

        計算

        教師指導詳細教研組4.7

        學生在觀察中體會底面積與高之間的關系,進一步理解記憶長方體、正方體體積的計算。

       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7

        教學目標:

        1、結合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,探索并掌握長方體、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,能正確計算長方體、正方體的體積,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。

        2、在觀察、操作、探索的過程中,提高動手操作能力,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。

        3、培養學生動手操作、抽象概括、歸納推理的能力。 教學

        教學重點:

        使學生理解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,掌握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。

        教學難點:

        理解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。

        課前準備:

        小正方體若干個 教法學法 合作法、討論法

        教學過程:

        教學環節 第一次備課 動態修改

        一、復習導入

        1、字典是我們學習的工具書,必須要常備身邊的,小明遇到了這樣的問題,他每天都要帶一本字典,現在有兩本內容同樣的字典,他要選擇其中的哪一本經常帶在書包里比較方便呢?為什么?

        2、小明在上學的路上,遇到兩個物體,怎樣才能比較大小呢?3、小明家買了飲水機和微波爐,誰的體積大呢?還能分割嗎?怎么辦?

       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長方體的體積的計算。 (小本的字典,體積小)

        (分割成若干個小正方體,再比較,求長方體的體積就是求長方體所含有多少個這樣的體積單位。)

        二、概括公式

        1、學生猜想

        一個物體的大小和什么有關呢?

        (1)長、寬相等的時候,越高,體積越大。

        (2)長、高相等的時候,越寬,體積越大。

        (3)高、寬相等的時候,越長,體積越大。

        與長、寬、高都有關系。

        大膽猜測長方體的體積怎樣計算

        學生猜想:長方體的體積=長×寬×高

        2、動手實踐操作

        這個猜想正確嗎?下面就請同學們通過實驗去驗證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。

        課件出示記錄表。(課本29頁)

        (1)提出小組合作要求

       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,用你們手中的1立方厘米小正方體拼成形狀不同的長方體,每拼成一種就記錄下它的長、寬、高和體積各是多少,然后計算出來驗證剛才的猜想是否正確。

        (2)小組合作學習

        (3)小組派代表匯報

        生:把4個正方體擺成1排,每排4個,擺1層。這個長方體的長是4厘米,寬是1厘米,高是1厘米,體積是4立方厘米。

        3、發現總結長方體體積公式

        (1)體積怎么求?我們一起來觀察黑板上這幾組數字。想一想,長、寬、高的.數字與體積的數字有什么關系?

        (2)引導學生把計算結果與記錄表中的體積進行比較,發現長×寬×高的乘積就是長方體的體積。

        板書:長方體的體積=長×寬×高

        (3)字母表示:長方體體積用V表示,長用a表示,寬用b表示,高用h 表示,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用字母表示是V=a×b×h=abh

        板書:V=a×b×h= abh,學生齊讀公式。

        4、遷移推導出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

        現在請同學們根據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,在小組內討論討論: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?學生小組討論。

        教師追問:你們是怎么想的?

        學生:因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,當長方體的長、寬、高都相等時,長寬高也就是正方體的棱長。所以正方體的體積=棱長×棱長×棱長。

        教師板書:正方體的體積=棱長×棱長×棱長

        教師說明用字母表示V=a×a×a = a3

        說明:a3讀作a的立方或a的三次方,表示3個a相乘。

        學生齊讀公式。

        5、教學底面積

       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底面積怎么求呢?

        三、練習

        1、出示課本30頁的例一:生獨自完成,集體訂正。

        2、課本31頁做一做。

        四、課堂總結

        今天你有哪些收獲?還有什么疑問?

        板書設計:

        長方體、正方體的體積

        長方體的體積=長×寬×高 正方體的體積=棱長×棱長×棱長

        V=a×b×h= abh V=a×a×a = a3

        V=S×h= S h V=S×h =S h

        例1. V=abh V= a3

        =7×3×4 =6×6×6

        =84cm3 =216dm3

       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8

        教學目標

        (一)理解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。

        (二)能運用長、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。

        (三)培養學生歸納推理,抽象概括的能力。

        教學重點和難點

       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,以及其體積公式的推導。

        教學用具

        教具:投影片,長、正方體,1厘米3的立方體24塊,1分米3的立方體一塊,電腦動畫軟件(或活動投影片)。

        學具:1厘米3的立方體20塊。

        教學過程設計

        (一)復習準備

        1.提問:什么是體積?

        2.請每位同學拿出4個1厘米3的立方體,把它們拼在一起,擺成一排。

        教師:拼成了一個什么形體?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?你是怎樣知道的?(因為這個長方體由 4個 1厘米3的正方體拼成,所以它的體積是 4厘米3。)

        教師:如果再拼上一個1厘米3的正方體呢?

        教師: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,就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。(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具)今天我們來學習怎樣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。板書課題: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。

        (二)學習新課

        1.長方體的體積。

        (1)教師:請同學取出12個1厘米3的小正方體。問:它們的體積一共是多少?

        教師:請同學們四人為一組,用這12個小正方體來拼擺長方體,并分別記下擺出的長方體的長、寬、高。

        同學分小組活動,教師巡視。然后分別請擺成不同形狀的長方體的'同學回答,教師板書:

        教師:這些長方體有什么共同點?不同點?

        問:為什么這些長方體的長、寬、高不同,即形狀不相同而體積相同呢?

        (因為它們都含有同樣多的體積單位——12個1厘米3。)

        教師:請觀察自己擺出的長方體,長、寬、高的數,除了表示出長方體的長、寬、高的長度外,還表示什么?

        學生討論后,師生共同歸納:

        表示長的數,如4,除了表示4厘米長外,還表示出一排擺了4個1厘米3的正方體。

        同樣的道理,表示寬的數還表示擺了幾排,表示高的數還表示有幾層。

        (2)請同學們擺出一個長4厘米,寬3厘米,高2厘米的長方體,說出它的體積。

        學生說出擺法和體積后。請看電腦動畫圖像:

        一排擺出4個1厘米3的正方體→一共擺了三排→擺兩層。

        教師板書:

        同上要求擺出長3厘米,寬3厘米,高2厘米的長方體。

        學生操作,看電腦動畫圖像。教師板書:

        3(厘米) 3(厘米) 2(厘米) 18(厘米3)

        教師:想一想,如果要擺一個長5厘米,寬4厘米,高3厘米的長方體,該如何擺?體積是多少?

        學生口答后,老師用電腦圖演示。然后板書:

        5(厘米) 4(厘米) 3(厘米) 60(厘米3)

        教師:請觀察這些從實際操作中得出的數據,結合拼擺成的圖形,看一看這些數據與長方體的體積有沒有關系?是什么關系?

        學生討論后回答:長方體的體積正好等于它的長、寬、高的乘積。

        教師板書:長方體的體積=長×寬×高

        教師:用V表示體積,a表示長,b表示寬,h表示高,公式可以寫成:

        板書:V=abh。

        出示投影圖:

        (3)例1(投影片)一個長方體,長7厘米,寬4厘米,高3厘米,它的體積是多少?學生口答,教師板書:7×4×3=84(厘米3)。

        答:它的體積是84厘米3。

        練習:(投影出題,學生口答。)

        一塊水泥板,長5分米,寬3分米,厚2分米,這塊水泥板的體積是多少分米3?(5×3×2=30(分米3)。)

        2.正方體體積。(1)請學生看電腦動畫錄像:

        長4厘米,寬3厘米,高3厘米的長方體,長縮短一厘米(圖上從右邊去掉一排)。教師:此時的長,寬,高各是多少?變成了什么圖形?

        問:這個正方體的體積可以求出來嗎?

        學生口答,老師板書: 3×3×3=27(厘米3)。

        投影出一個正方體圖。(可以用翻頁變換它的棱長。)

        問:①棱長為2分米,求它的體積?②棱長為4厘米,求它的體積?

        學生口答,老師板書: 2×2×2=8(分米3),4×4×4=64(厘米3)。教師:我們已經會計算具體的正方體的體積了,能說出正方體體積計算的方法嗎?學生口答,老師板書:正方體體積=棱長×棱長×棱長。

        用V表體積,a表示棱長,公式可寫成:V=a·a·a或者V=a3。

        (2)例2(投影)光明紙盒廠生產一種正方體紙板箱,棱長是5分米,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?

        學生口答,老師板書:53=5×5×5=125(分米3)。

        答:體積是125分米3。

        做一做:課本34頁1,2題,請4位同學用投影片寫,其余同學寫本上。集體訂正。(3)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和字母公式。

        教師:請討論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相同還是不相同。

        學生討論后歸納:因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。在正方體中長,寬,高都相等,所以公式中b,h都變為a。變換后,雖然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寫出來不相同,但計算方法的實質是一樣的,都是長×寬×高。

        (三)鞏固反饋

        1.口答填空。課本P35練習七:2,3。

        2.口答填表:

        3.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。

        ①0.23= 0.2×0.2×0.2; ( )

       、5x2=10x; ( )

        ③一個正方體棱長4分米,它的體積是:43=12(分米3); ( )

       、芤粋長方體,長5分米,寬4分米,高3厘米,它的體積是60分米3。( )

        (四)課堂總結及課后作業

        1.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及公式。

        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及公式。

        2.作業:課本P35練習七:4,6。

       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9

        教學目標:

        1、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長方體的長、寬、高和正方體的棱長,再應用公式計算,解決生活中的'實際問題。

        2、 通過練習,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        教學重點:

        應用長方體體積公式計算長方體、正方體的體積。

        教學難點:

        正確理解體積

        教學過程:

        一、 復習引入

        1、復習上一節課學過的知識。

        提問:長方體、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是什么?

        2、應用公式計算體積

       。1) 一個長方體,長8厘米,寬6厘米,高4厘米,求體積是多少?

       。2) 一個正方體,棱長是9厘米,體積是多少?

        二、 練習(教材43頁練習題)

        1、 第5題 要求學生認真讀題,注意最后的問題是需要多少升水?計算出來的體積單位是立方分米,要換算成升。

        2、 第6題 要求獨立思考練習,與同伴交流,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。

        3、 第7題 教師指導練習,結合書上的圖想一想,再說一說,最后算一算。提示,正方體的每一條棱長都相等,先確定棱長。

        4、 第9題

        實踐活動(見教材)

        三、 作業練習

        完成配套練習

       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10

        教學目標

        1.1知識與技能:

        使學生學會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,并能利用公式正確進行計算。

        1.2過程與方法:

        在公式的推導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、空間想象能力、提出問題的意識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。

        1.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:

        使學生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,且服務于生活,產生熱愛數學的思想感情。

        教學重難點

        2.1教學重點:

        2掌握長、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,解決實際問題。

        2.2教學難點:

        長、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

        教學工具

        教學課件、一個長方體拼制模型(長4厘米、寬3厘米、高2厘米)每組24個邊長1立方厘米的小木塊

        教學過程

        一、復習引入

        1、下列長方體的長、寬、高各是多少:

        長:8厘米長:6分米長:8厘米長:12米

        寬:4厘米寬:2.5分米寬:4厘米寬:10米

        高:5厘米高:10分米高:4厘米高:1.5米

        2、下列圖形是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搭成的。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立方厘米?

        3、怎樣知道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呢?

       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。(板書: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)

        二、新知探究

        1、長方體的體積。

        (1)活動一:

        師:鄭老師在每個4人小組都放了12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體和一張學習單,下面我們將以四人小組的形式進行探究。首先請看活動要求(課件出示):

        A、四人小組合作用12個小正方體擺形狀不同的長方體;

        B、每擺出一種請在學習單上做好記錄,然后再擺下一種;

        C、擺完后想想你發現了什么,在四人小組內交流;

        D、每組選出一位代表進行匯報。

        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反饋,學生匯報,生每匯報出一種情況,師在黑板上的表格中板書:

        師:觀察表格,你發現了什么?

        引導學生得出:只要用每行的個數乘以行數,得到一層所含的體積單位數,再乘以層數,就能得到這個長方體所含的體積單位數。

        板書:體積=每行個數×行數×層數

        師:剛才同學們用12個小正方體擺出的長方體體積都是12平方厘米的,鄭老師剛才也擺了兩個,不過體積比你們大多了,但是要看懂鄭老師的長方體必須發揮一下你們的空間想象能力。(課件出示)

        你知道這兩個長方體的體積嗎?你是怎么知道的?(生說,師填表)

        (2)活動二:

        師:四人小組合作,你們能擺出一個體積更大的長方體嗎?

        預設:長5厘米,寬5厘米,高4厘米。

        師:你發現了什么?每排個數、排數、層數相當于長方體的什么?

        生:長寬高,因為每一個小正方體的棱長是1厘米,所以,每行擺幾個小正方體,長正好是幾厘米;擺幾行,寬正好是幾厘米;擺幾層,高也正好是幾厘米。

        2、下面的長方體,看它包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?并指出它的長、寬、高各是多少。

        (2)觀察上面個部分之間的關系,可以得出:

        第一個:5=5×1×1

        第二個:15=5×3×1

        第三個:12=3×2×2

        通過上面的關系式,可以得出:長方體的體積=長×寬×高

        如果用字母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,用a、b、c分別表示長方體的長、寬、高,那么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可以寫成:V=a×b×c。

        根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,你能想出正方體的體積怎樣計算嗎?

        3、正方體的體積。

        因為正方體的性質,所有的棱長都相等,所以,正方體的體積=棱長×棱長×棱長

        如果用字母V表示正方體的體積,用a表示正方體的棱長,那么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可以寫成:V=a·a·a。

        a·a·a也可以寫作a ?,讀作“a的立方”,表示3個a相乘。

        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一般寫成V=a3。

        三、鞏固提升

        1、計算下面圖形的體積。

        V=abh=7×3×3=63(cm?)

        V=a3=4×4×4=64(cm)

        2、求下列長方體的體積。

        8×4×5=160(cm3) 6×2.5×10=15(dm3) 8×4×4=128 (cm3) 1.5×10×12=180(m3)

        3、雄偉的.人民英雄紀念碑矗立在天安門廣場上,石碑的高是14.7米,寬是2.9米,厚1米。這塊巨大的花崗巖石碑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?

        解:V=abh

        =2.9×1×14.7

        =42.63(m?)

        答:這塊石碑的體積是42.63立方米。

        4、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。

        (1)0.23=0.2×0.2×0.2。( √ )

        (2)5X3=10X。( × )

        (3)一個正方體棱長4分米,它的體積是:43=12(立方分米)。( × )

        ( 4 )一個長方體,長5分米,寬4分米,高3厘米,它的體積是60分米。( × )

        5、一個長方體的體積是48立方分米,長8分米、寬4分米,它的高是多少分米?

        48÷8÷4=1.5(分米)

        答:它的高是1.5分米。

        6、一個長方體的棱長總和是96厘米。它的長10厘米,寬8厘米,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?

        96÷4=24(厘米) 24-10-8=6(厘米)

        10×8×6=480(立方厘米)

        答:它的體積是480立方厘米。

        7、一個無蓋的長方體魚缸,長8分米,寬6分米,高7分米,制作這個魚缸共需玻璃多少平方分米?這個魚缸的體積是多少?

        (8×6)+(8×7+6×7)×2=244(平方分米)

        8×6×7=336(立方分米)

        答:制作這個魚缸共需玻璃244平方分米。這個魚缸的體積是336立方分米。

        課后小結

       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?

        我們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。

        長方體的體積=長×寬×高,V=a×b×h

        正方體的體積=棱長×棱長×棱長,V=a×a×a=a3

        板書

       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

        長方體的體積=長×寬×高

        V=a×b×h

        正方體的體積=棱長×棱長×棱長

        V=a×a×a=a3

       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11

        教學目標

        1、進一步掌握體積、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,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化聚。

        2、能根據有關體積、容積的計算方法,解答實際問題。

        教學重點、難點

        重難點:

        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化聚,并能根據有關體積、容積的計算方法,解答實際問題。

        教學過程

        一、體積、容積單位之間的化聚、轉換練習。

        458立方厘米=()立方分米

        20.6立方分米=()立方米

        7060毫升=()升=()立方分米

        130毫升=()立方厘米=()立方分米

        800升=()立方分米=()立方米

        0.02立方米=()立方分米=()升

        二、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練習。

        1、一個長方體的.汽油桶,底面積是18平方分米,高是5分米。如果1升汽油重0.74千克,這個油桶可以裝汽油多少千克?

        2、一節貨車車廂,從里面量長13米,寬2.7米,裝的煤高1.2米。如果每立方米煤重1.3噸,這節車廂里裝了多少噸煤?(得數保留整數)

        3、在一只底面是邊長60厘米的正方形,高是80厘米的長方體紙箱內,裝棱長是2分米的立方體紙盒。這只紙箱最多可裝這樣的紙盒多少個?

        4、一個長方體蓄水池,長9.6米,寬4.2米,深2.5米。這個蓄水池占地多少平方米?它最多可蓄水多少立方米?

        5、一個長方體水箱,從里面量長80厘米,寬40厘米,高60厘米,箱內水面離箱口10厘米。箱內共有水多少升?如果把這些水倒入另一個底面邊長40厘米的長方體水箱內,這時水高多少厘米?

       。1)學生獨立完成

       。2)說說解題思路

        第一題:18×5=90(立方分米)90(立方分米)=90升

        90×0.74=66.6(千克)

        第二題:13×2.7×1.2=42.12(立方米)

        42.12×1.3≈55(噸)

        第三題:60×60×80=288000(立方厘米)

        2分米=20厘米

        20×20×20=8000(立方厘米)288000÷8000=36(個)

        第四題:9.6×4.2=40.32(平方米)

        9.6×4.2×2.5=100.8(立方米)

        第五題:80×40×(60-10)=160000(立方厘米)

        160000(立方厘米)=160升

        160000÷(40×40)=100(厘米)

        (3)重點分析第5題

        水面離箱口10厘米,說明水的高度是50厘米。從而求出水的容量。再根據底面邊長40厘米的長方體水箱,求得水的高度。

        三、思考題

        用一張長50厘米,寬40厘米的長方形鐵皮,做一個深10厘米的無蓋長方體鐵皮盒。要使這個長芳褪鐵皮盒的容積最大,可以怎樣做?

        1、學生獨立研究

        2、小組討論

        3、教師評議

       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12

        教學目標:

        1、在擺長方體、數據整理、觀察討論等活動中,經歷探索長方體體積公式的過程。

        2、掌握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,知道公式的字母表達式,會計算長方體的體積。

        3、在探索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活動中,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。

        教學重難點:

        掌握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,知道公式的字母表達式,會計算長方體的體積。

        教學過程:

        一、復習舊知,呈現課題

        1、體積是指什么?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?什么是1立方厘米,1立方分米,1立方米?

        2、體積是4立方厘米的正方體里含有多少個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?那么,體積是8立方厘米、10立方厘米呢?這說明了什么?(生:體積是多少就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。)

       。◣煶鍪疽婚L方體教具)

        師:你能猜出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嗎?

        生:長方體的體積=長×寬×高

        師:你怎么知道的?

        生:我以前問過我爸爸。

        師:你真是一個勤學上進的孩子!

        師:你們對他的回答有什么問題想問嗎?

        生:為什么長方體的體積=長×寬×高。

        二、觀察操作,實驗探究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

        1、探索活動:

        小組合作(每四人一組做實驗并記錄):用40個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出不同的長方體。

        活動前師友情提示:

       。1)每個小組用40個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出4個不同的長方體;

       。2)注意觀察你所擺的長方體有幾層?每層有幾行?每行有幾塊小正方體?你所擺的長方體的長、寬、高分別是多少?

       。3)我的發現是……

        2、成果展示:

        (請小組代表到臺前利用實物投影展示拼擺的過程并匯報方法及結果。)

       。1)體積與每排個數、排數、層數的關系。

       。ò鍟洪L方體體積=每排個數×排數×層數)

        每排個數、排數、層數與長方體的長、寬、高的關系。(每排個數相當于長;排數相當于寬;層數相當于高)

       。ò鍟 長 寬 高)

       。2)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與它的長、寬、高的.關系。

        (長方體體積等于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,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正好等于長方體長、寬、高的乘積)

        長方體體積公式 長方體體積=長×寬×高

       。3)如果用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,用a、b、h分別表示長方體的長、寬、高體積的字母公式怎樣寫?V=a×b×h V=abh(板書)

       。4)說一說:長方體的體積與什么有關?(長、寬、高)

        3、運用長方體體積公式解決問題

        4、小結:剛才我們通過實驗推導出了長方體體積公式,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。

        三、鞏固發展

        計算出數學課本的體積。(學生兩人一組完成該項任務)

        四、小結

        板書設計:

        長方體的體積=長×寬×高

        V=abh

       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13

        教學目標:

        1、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意義,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:立方米、立方分米、立方厘米,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。

        2、使學生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有多大,要看它包含多少個體積單位。

        教學重點:

        1、建立體積概念。

        2、認識體積單位。

        教學難點:

        建立體積概念。

        教學用具:

        學具袋。

        教學過程:

        一、導入:你們都聽說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吧,聰明的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?這其中有什么道理?

        二、新授:

        1、體積的意義。

       。1)、準備:我們也來做一個實驗,取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。先往一個杯子里倒滿水;取一塊鵝卵石放入另一個杯子,再把第一個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個杯子里,會出現什么情況?為什么?這說明了什么?(鵝卵石占了一定的空間。)

       。2)、每一個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。下面的電視機、影碟機和手機,哪個所占的空間大?

        〔3〕、啟發學生概括: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。(板書)

        上面三個物體,哪個體積最大?哪個體積最。

       。4)、比較:用學生手中的文具比。誰的體積大?誰的體積。

        師:教室是一個較大的空間,課桌、講臺、同學、老師等占教室空間的一部分。整個學校是一個大空間,教師、辦公室、操場、花池、領操臺、旗座等都占有一定的空間,既有自己的體積。而整個宇宙是一個大空間,地球只是宇宙空間的一部分,而地球上的山、川、河流、一切建筑物、人等占地球的一部分。

        2、體積單位:

       。1)、講:測量長度要用長度單位,測量面積要用面積單位,測量體積要用體積單位。(板書)

        認識體積單位:

       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:立方米、立方分米、立方厘米?梢苑謩e寫成

        ( 2)、認識立方厘米:

        出示: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,量一量它的棱長是多少?

        說明:它的體積是1立方厘米。

        誰的體積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?(色子或一個手指尖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)

       。3)、認識立方分米: (方法同立方厘米)

        粉筆盒的體積接近于1立方分米。

       。4)、認識立方米:

       、俪鍪荆绷⒎矫椎睦忾L的教具。觀察后總結:邊長是1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。

        ②認識1立方米的空間大小。

       。绷⒎矫姿s可以裝滿500個暖瓶。1立方米的木材約可以做課桌50張。

        小結:

       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?哪個體積單位大?哪個體積單位小?

        體積單位的用途是什么?

        (5)、練一練:選擇恰當的單位:

        橡皮的體積用( ),火車的體積用( ),書包的體積用( )。

       。6)、比一比:

        到現在為止,我們都了學哪些測量單位?(板書)

        長度、面積、體積三種單位的區別:

       。7)、練習:

       、僬f一說:測量籃球場的大小用( )單位。

        測量學校旗桿的高度用( )單位

        測量一只木箱的體積要用( )單位。

        ②、 一個正方體的'棱長是1( ),表面積是( ),體積是( )。(你想怎樣填?)

       、、判斷:一只長方體紙箱,表面積是52平方分米,體積是24立方分米,它的表面積大。()

        3、體積初步認識:

       、贈Q定體積大小,是看它含有體積單位的個數。

        A 、演示:用棱長1厘米的4個正方體,拼一個長方體,說出它的體積是多少?

        B、說出下面物體的體積(3個體積單位,4個體積單位,)

        C 、擺一擺:請你也擺出一個體積是3立方厘米的物體。擺出體積是4立方厘米的物體。

        D、小結:怎樣知道一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?

        同一個體積數,可以擺出不同的形狀。

       、趧邮謹[一擺:

        請大家用手中的小正方體拼一個體積是8 立方厘米的長方體(或正方體)。(想一想你拼的物體體積是多少?)可以怎么擺?

        三、總結:

       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體積的意義和體積單位。你有什么收獲?

        四、作業:

        課后小結:

       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14

        教學目標:

        1.理解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;

        2.能運用長、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;

        3.培養學生歸納推理,抽象概括的能力。

        教學重點:

       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。

        教學難點:

       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。

        教學用具:

        教具: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24塊,1立方分米的立方體1塊。

        學具: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20塊。

        教學過程:

        一、復習準備

        1.提問:什么是體積?

        2.請每位同學拿出4個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,把它們拼在一起,擺成一排。

        教師提問:拼成了一個什么形體?(長方體) 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?(4立方厘米) 你是怎樣知道的?(因為這個長方體由4個1厘米3的正方體拼成) 如果再拼上一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呢?(5立方厘米)

        談話引入: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,就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.今天我們 來學習怎樣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。

        板書課題: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

        二、學習新課

       。ㄒ唬╅L方體的體積【演示動畫長方體體積1】

        1.拼擺長方體:

        請同學們四人為一組,用12個小正方體來拼擺長方體,并分別記下擺 出的長方體的'長、寬、高.

        2.學生匯報,教師板書:

        教師提問:這些長方體有什么共同點?(體積相等) 不同點?(數據不同) 為什么形狀不同而體積相等呢?(因為它們都含有同樣多的體積單位 12個1立方厘米) 教師引導:請觀察自己擺出的長方體長、寬、高的數,除了表示出長方體的長、寬、高的長度外,還表示什么?

        師生共同歸納:表示長的數,如4,除了表示4厘米長外,還表示出一排擺了4個1 立方厘米的正方體.同樣的道理,表示寬的數還表示擺了幾排,表示高的數還表示有幾層。

        3.【演示動畫 長方體體積2】

        第一組:請同學們擺出一個長4厘米,寬3厘米,高2厘米的長方體,說出它的體積。 一排擺出4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一共擺了三排擺兩層

        第二組:同上要求擺出長3厘米,寬3厘米,高2厘米的長方體。 一排擺出3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一共擺了3排擺2層

        第三組:想象一個長5厘米,寬4厘米,高3厘米的長方體,說出體積。 一排擺出5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一共擺了4排擺2層

        思考:請觀察這些從實際操作中得出的數據,結合拼擺成的圖形,看一看這些數據與長 方體的體積有沒有關系?是什么關系? (長方體的體積正好等于它的長、寬、高的乘積)

        教師板書:長方體的體積=長寬高

        教師:用V表示體積,a表示長,b表示寬,h表示高,公式可以寫成:

        板書: V=abh 出示投影圖:

        4.自學例1。

        一個長方體,長7厘米,寬4厘米,高3厘米,它的體積是多少?

        743=84(立方厘米)

        答:它的體積是84立方厘米。

       。ǘ┱襟w體積。

        1.【演示課件正方體體積】 教師提問:此時的長,寬,高各是多少? 變成了什么圖形? 這個正方體的體積可以求出來嗎?

        2.練習 棱長為2分米,它的體積是多少平方分米?222=8(立方分米) 棱長為4厘米,它的體積是多少平方厘米?444=64(立方厘米)

        3.歸納正方體體積公式。

        教師板書:正方體體積=棱長棱長棱長。

        用V表體積,a表示棱長 V=aaa或者V=a3

        4.獨立解答例2。

        光明紙盒廠生產一種正方體紙板箱,棱長是5分米,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? (分米3 )

        答:體積是125立方分米。

       。ㄈ┯懻撻L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是否相同。

        學生歸納:因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。在正方體中長,寬,高都相等,所以公式中 b,h都變為a.變換后,雖然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寫出來不相同,但計算方法的實質是一樣的,都是長寬高。

        三、鞏固反饋

        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。

        一個長方體,長5分米,寬4分米,高3厘米,它的體積是60分米。( )

        四、課堂總結

       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新知識?誰來說一說?

       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15

        教學目標

        1、結合具體情況和實踐活動,操索并掌握長方體,正方體體積計算方法,能正確計算長方體,正方體的體積;

        2、在觀察、操作、操索的過程中,提高動手操作能力,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。

        教學重點

        掌握長方體,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。

        教學難點

        正確計算長方體,正方體的體積。

        教具準備

        長方體,正方體模型。

       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

       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

        設計意圖

        一、導入:

        1、出示長方體

        提問:長方形的面積和長和寬有關,長方體的體積可能與什么有關?

        二、做一做

        1、用相同的小正方體擺出4個不同的長方體,記錄它們的長、寬、高并完成下表()

        引發學生進行思考,

        學生通過觀察、分析,發現長方體體積與長、寬高的關系。

        2、學生進行思考。

        ○1學生體會“長、寬相高的時候,越高體積會怎樣?”

        ○2體會“長、高相等時候,越寬,體積會怎樣?”

        ○3體會“寬、高相等的'時候,越長,體積會有什么變化?”

        通過實物,引出深題,激發學生操索的興趣。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。

        讓學生通過幾次活動,比較,感知長方體二體積與它的長、寬、高有關系,為進一步自己操索長方體體積的計算,打下良好的基礎。

       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

       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

        設計意圖

        2、說一說:

        學生反饋自己的數據,教師帶學生逐一對數據進行分析

        三、說一說

        1、引導學生分板數據

        2、得出長方體體積公式

        長方體的體積=長×寬×高

        V=a×b×h

        四、算一算

        1、測量自己的鉛筆盒,找出長、寬、高

        2、計算鉛盒的體積

        引導學生觀察數據,觀察長方體的體積,與它的長、寬、高有什么關系?

        3、集體進行反饋,說一說

        自己的計算方法。

        通過讓學生對記下的有關數據,通過觀察,分析,發現長方體體積與長、寬、高的關系,歸納得出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。

        板書設計:

        長方體體積

        長方體體積=長×寬×高

        V=a·b·h

        底面積×高

        正方體體積=棱長×棱長×棱長

        V=s·h

       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16

        教學目標:

        1、密切聯系生活實際,感受體積、容積單位的實際意義

        2、在比較活動中,體會并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意義。

        3、在觀察、操作中,探索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。

        教學過程

        一、復習準備。

        1、觀察后回答:

        ①我們已經學過這些圖形,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?

        ②根據學生的回答有意歸類并板書。

       、壑钢筮厗枺哼@些都是什么圖形?(板書:平面圖形)

       、苤钢疫厗枺哼@又都是什么圖形?(板書:立體圖形)

        2、出示第13頁圖中的各個實物,并指導學生將自己從家中帶來的各個長方體和其它物體擺一起,小組仔細觀察后回答下面的問題:

       、龠@些物體的形狀都是什么圖形?(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立體圖形)

        ②這些立體圖形的特點是都占有一定的什么?

       。ǹ臻g,占有一定空間的圖形叫做立體圖形。)

       、勰阒肋@里面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?(肥皂、牙膏盒、墨水盒)

       、苣氵見到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?(讓學生說)

        二、揭示課題。

        從今天開始,我們的數學課主要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,這節課我們首先學習長方體的認識,并板書課題。

        三、教學新課。

       。ㄒ唬┏鍪镜13頁圖中的各個實物,觀察它們的特征。

        1、認識長方體的面。

       、儆檬置幻袔讉面?(注意培養學生有順序地觀察)

        ②每個面是什么形狀?(注意出示也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)

       、勰男┟嫱耆嗟?(演示給學生看)

        歸納:長方體有6個面,每個面都是長方形(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)相對的面的形狀、大小完全相同。

        2、認識長方體的棱。

        在長方體上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。

        ①數:長方體有多少條棱?(要說出數的方法)

       、诹浚簞邮至恳涣棵織l棱的長度,看哪些棱的長度相等?(有什么規律?)

        歸納:長方體有12條棱,相對的4條棱的長度相等。

        3、認識長方體的頂點。

        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。

        長方體有幾個頂點?(8個)

        4、拿一個長方體放在講臺上讓學生觀察。

        最多能看到幾個面?(3個面)

        講解:所以我們通常把長方體畫成這樣。

        5、你們還能找出長方體的其它特征嗎?小組討論,用填空的'形式小結長方體的特征。

        長方體是由_____個長方形(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_____形)圍成的____圖形。在一個長方體中,相對的兩個面_____,相對的棱的長度______。

       。ǘ┙虒W長方體的長、寬、高。

        出示長方體框架

        提問:

        1、它的12條棱可以分為幾組?怎樣分?

        12條棱可以分為3組,把長度相等的棱分為一組。

        2、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?

        想一想:

        1、你知道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什么嗎?(長、寬、高)

        2、長方體的長、寬、高的長短與這個長方體有沒有關系?

        結論:長方體的大小和形狀是由它的長、寬、高決定的。

        四、鞏固練習。

        1、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展開圖,按要求做一個長方體,然后讓學生說出自己度量的結果,并指出它的長、寬、高。(注意不同放置法的長、寬、高)

        2、看圖說出每個長方體的長、寬、高是多少?

        五、課堂小結。

       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?你還有什么問題嗎?

        六、課后作業。

        自己設計一個長方體模型,量一量長、寬、高,然后與同學交流

       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17

        教學目標

        知識目標:

        探索并掌握長方體、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,能正確計算長方體、正方體體積。

        能力目標:

        在觀察、操作、探索的過程中,提高動手操作的能力,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。

        情感目標:

        學生想探究問題,愿意和同伴進行合作交流;樂于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相關的實際問題。

        教學重點

        在觀察、操作、探索的過程中,找出長方體的計算方法。

        教學難點

        在觀察、操作、探索的過程中,找出長方體的計算方法。

        教學準備

        教具:長方體模型多個、直尺等。

        學具:長方體模型、直尺等。

        教學過程

        一、引入新課

        1、同學們猜想一下“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有關,長方體的體積可能與什么有關?

        二、探索新知

       。1)長、寬相等的時候,越高,體積越大。

       。2)長、高相等的時候,越寬,體積越大。

        (3)高、寬相等的時候,越長,體積越大。

        與長、寬、高都有關系。

        三、探究發現

        先算一算下列圖形的體積,再讀一讀,想一想。(單位:dm)

        陰影部分的面積是上面各個圖形底面的'面積,稱為底面積。

        長方體(正方體)的體積=底面積×高

        V﹦S×h

        ﹦sh

        三、小結

        我們通過合作探究,動手操作和驗證的方法推導出了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,請大家閉上眼睛回憶一下推導的過程。

        四、鞏固練習

        1、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

       。1)一個正方體的棱長是2米,體積是()立方米。

       、 4 ② 6 ③ 8

        (2)體積相等的兩個長方體,它們長、寬、高的長度()

        ①一定相等②一定不相等③不一定相等

        2、課本第43頁”練一練“第1、2、題。

        3、解決實際問題

        1。一根長方體木料,長5m,橫截面的面積是0.06m2。這根木料的體積是多少?

        一只青蛙(2)只眼,一只青蛙(4)條腿。

        請問:這只青蛙的體積有多大?

        2×1×(1.3—1.1)=0.4(立方分米)

        五、課堂小結

        學習了這節課,同學們有什么感受和體會?

        板書設計

        長方體(正方體)的體積=底面積×高

        V﹦S × h

        ﹦sh

        作業設計

        1、教材第43頁”練一練“的第4、5、6、7、8題。

        2、長方體的長為6分米,寬為5分米,高為20分米,求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。

       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18

        教學目標

        1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得出長方體的長、寬、高成正方體的棱長,再應用公式計算。

        2、通過操作活動,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,提高學生的自學應用意識。

        教學重點

        應用體積計算公式計算長方體、正方體的體積。

        教學難點

        體積

        教具準備

        正方體、長方體。

       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

        設計意圖

        一、復習導入

        1、提問:

        長方體的體積公式、正方體的體積公式。

        2、應用公式計算:

       。1)一個長方體,長20厘米,寬12厘米,高5厘米。

       。2)一個正方體,棱長是6分米。

       。3)一個長方體,底面積60cm2,高7cm.

       。4)一個長方體,底面是邊長為2分米的正方形,高5分米。

        二、操作練習

        1、我說你搭

        教師說,學生進行拼搭

        學生獨立思考,個別回答

        學生利用所學公式,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練習。

        學生獨立完成,集體反饋

        1、用體積是1cm3的小正方體搭長方體。

        2、擺出體積是12cm3的長方體。

        3、一排5個,4排,3層體積,是多少?

        1、學生理解題意。

        2、分析題意。

        通過對計算體積公式的復習,引入課題。

        通過讓學生計逄長方體、正方體的體,進一步鞏固計算公式。

       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

       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

        設計意圖

        引導學生進行拼搭,反愧展示。

        2、練一練

       。1)練一練4

       。2)練一練5

        a、指導學生用圖示表示

        b、通過畫圖,

        c、在此基礎上學生獨立完成。

        (3)練一練8

        a、引導學生運用公式計算

        b、集體反饋

        a、分析題意,要先求出這個紙箱的體積和每個牙膏盒的體積,再用紙箱的體積除以每個牙膏盒的體積。

        b、學生獨立計算

        c、集體反饋

        學生發現,由于長方體的高是3cm,所以正方體的`棱長為3cm。

        這一活動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及靈敏的及應能力。

        通過練習,使學生在靈活定用公式計算的同時,培養學生運用公式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       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19

        教學目的:

        通過觀察和比較,使學生正確理解體積的意義,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、立方分米、立方厘米,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。

        教具、學具準備:

        1、教師準備:

       、偈⒂屑t色水的大玻璃杯一個,用繩子捆著的石頭一塊,沙土一堆;

       、陂L方體、立方體積木各一塊;

       、垠w積是1立方分米、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木塊各12塊;

       、苡媚緱l制成的1立方米的棱架一個;

        ⑤投影儀。

        2、學生準備:12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(如白色的奎遜耐木塊)。

        教學過程:

        一、導入新課

        教師: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,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。下面我們來學習長方體、正方體的體積和體積單位。(板書:體積和體積單位)

        二、新課

        1、教學體積概念。

        教師:我們已經知道什么叫周長,什么叫面積,那么什么叫體積呢?讓我們先來做一個實驗,大家要注意觀察看誰觀察得仔細,能發現新知識。

        教師拿出盛有半杯紅色水的玻璃杯和用繩子捆著的石頭一塊,用手提繩子將石頭浸人玻璃杯的水中。

        教師:注意觀察放入石頭后水面有什么變化。

        教師將石頭提起,再放入水中一次。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觀察的結果。

        學生:放入石頭,水面上升。

        教師:把石頭放入水里后,水面為什么會上升呢?

        請幾名學生回答后,教師指出:石頭占有一定的空間,放入水里后,使得石頭和水所占的空間變大了,所以水面就上升了。

        教師:我們再做一個實驗,大家還要仔細觀察,動腦筋思考。

        教師把玻璃杯里的水倒掉,裝入滿滿一杯沙子。然后把沙子倒出,放入一塊長方體積木,請一位同學來再將沙子裝入玻璃杯,然后讓學生說出實驗的結果。

        學生:沙子多出來了。

        教師:大家想一想,為什么沙子會多出來呢?

        讓幾名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。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教師概括。

        教師:因為這塊積木占有一定的空間,積木放到杯子里就占據了杯子的一部分空間,所以沙土就裝不下了。

        讓學生理解了上述的話以后,教師再進一步講解。

        教師:所有的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,比如教室占據了一個較大的空間,課桌、講臺又占據了教室里的一部分空間;課本、文具盒占據了書包里的一部分空間;等等。

        教師用投影儀出示教科書第11頁中間的圖:一個墨水盒,一個電冰箱和一只水果盒。

        教師:觀察這幅圖,哪一個物體所占的空間大一些?哪一個物體所占的空間小一些?

        指名讓學生回答后,教師指出: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。那么,這幅圖里的三個物體,哪個物體的體積最大?哪個物體的體積最小?

        讓學生回答后,教師進一步要求:你能說出身邊的哪些物體的體積比較大,哪些物體的體積比較小嗎?讓幾名學生說一說。

        然后教師總結:物體所占的空間越大,它的體積就越大。這兩堆木塊的每一塊都是同樣大的,因此哪一堆的木塊多,哪一堆占的空間就大,體積也就大。因此我們說,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。

        2、教學體積的單位。

        教師:我們知道了什么叫做物體的體積,那么怎樣計量體積呢?用什么計量單位呢?我們學習過計量長度要用長度單位,計量面積要用面積單位。誰能說一說常用的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各有哪些?

        指名讓學生回答,教師把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分別板書在黑板的左側,并分別標上“長度單位”、“面積單位”。

        教師:同樣,計量體積時要用體積單位。常用的體積單位有:立方厘米、立方分米、立方米。

        教師一邊敘述,一邊把體積單位板書在黑板的右側,與長度單位、面積單位對應處,并標上“體積單位”。

        教師:我們來看看這些體積單位的大小是怎樣的。

        教師讓學生每人拿出一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,用直尺量出它的棱長是多少。教師也舉起一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。

        教師:大家手里拿著的都是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,它的體積是1立方厘米。我們的手指頭尖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。

        教師要求學生用自己手指比試一下1立方厘米的實際大小。

        接著,教師出示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教具。

        教師:這是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,誰知道它的體積是多少?(1立方分米。)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,它的體積是1立方分米。粉筆盒的體積接近1立方分米。(用1立方分米教具與粉筆盒比較。)

        教師讓學生用手勢比試1立方分米的實際大小。(用兩手空抱拳,取1分米高度,其體積大約是1立方分米。)

        教師拿出1立方米的棱架教具。

        教師:這是棱長1米的正方體,它的體積是多少?(1立方米。)對!棱長是1米的正方體,它的體積是1立方米。

        教師把棱架放到教室的一角,讓學生看一看1立方米的體積有多大。

        教師:1立方米的空間大約可以容納8名小學生。

        教師請8名學生鉆進架子里,半蹲著,充滿棱架。讓全班同學體會1立方米的.實際大小。

        教師小結: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、立方分米和立方米。立方米是較大的體積單位,立方厘米是較小的體積單位。

        教師:我們知道了常用的體積單位。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,就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。

        教師用投影儀出示右圖:

        教師:右圖中的長方體是由4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拼成的,它的體積是多少?

        指名讓學生回答。

        教師用投影儀出示教科書第31頁“做一做”第2題的圖。

        教師:這兩個圖形都是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拼成的。誰能說出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?

        讓學生分別說出每個圖形的體積是多少。

        三、鞏固練習

        做練一練的第5題。

        讓學生拿出24個棱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體,擺長方體。擺完以后,請幾名擺的長方體形狀不同的同學說一說,自己所擺出的長方體的長、寬、高各是多少。然后教師提問。

        教師:他們擺的長方體的長、寬、高一樣嗎?他們擺的長方體的體積是相同的嗎?

       。▎l學生發現大家所擺出的長方體的形狀不同,長、寬、高也就不同,但是體積都是相同的。)

        教師再提問:這是為什么?(因為這些不同形狀的長方體所含有的體積單位是一樣的。)

        四、小結(略)

       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20

        教學目的:

        1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的計算公式以及推導過程,并能運用這些公式進行計算。

        2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、操作能力、推理能力,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。

        3、培養學生勇于探索、善于鉆研的學習品質,滲透理論來源于實踐以及變與不變的辯證思想。

        教學重點:

        能正確運用體積公式計算長方體、正方體體積

        教學難點:

        能正確理解長方體、正方體體積的公式推導過程

        教學過程:

        一、設疑激趣、復習舊知

        1、出示問題:“小明要用橡皮泥捏一個長3cm寬2cm高1cm的長方體,但是它只有4立方厘米的橡皮泥,不知道用不用再去買一些?”

        解決這個問題關鍵要求什么?

        2、什么叫做物體的體積呢?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呢?”

        3、拿出1立方厘米、1立方分米模型各一個;請你分別指出哪個是1立方厘米,哪個是1立方分米?

        用手比劃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?

        “看樣子,在實際生活中,僅僅知道體積和體積單位是不夠的.,很多時候都需要我們計算物體的體積。這節課我們便一起來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。”

       。ò鍟洪L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)

        積的大?”

        猜測一下哪些因素決定了長方體的體積大?

        下面,就請你們親自動手去驗證一下體積和長、寬、高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?

       、僦笇W生填寫表頭

        長方體體積大小的決定因素有哪些?將這些因素寫在表頭中。板書:長、寬、高

        這節課我們重點研究什么知識?板書:體積

       、4個人為一小組,每組有12個小正方體,任選其中幾個擺成一個長方體,將數據填在相應位置,比一比看哪組在規定時間內寫出的數據最多?

       、蹍R報數據:每組匯報一組數據

       。ò鍟簩W生匯報的數據)

       、苓x擇幾組數據讀一讀,說一說你們讀過這些數據后,有什么發現?

        板書:長×寬×高=體積

       、萦米帜副硎竟

        我們用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,用a、 b、h分別表示長方體的長、寬、高,那么長方體體積公式寫成:V=abh(板書)

        提問強調:要求長方體的體積需要知道什么條件?

       、蘩霉健⒔鉀Q問題

        “現在你們可以幫助小明解決這個問題了”:

        “小明要用橡皮泥捏一個長3cm、寬2cm、高1cm的長方體,但是它只有4立方厘米的橡皮泥,不知道用不用再去買一些?”

        探究正方體的體積公式

        正方體體積=棱長×棱長×棱長

        用字母表示公式:

        強調V=a3讀作a的立方

        表示3個a相乘。

        二、實踐操作、探究體積公式

        實踐探究長方體的體積公式

        左右手各拿一個大長方體和小長方體“請你們比較一下這它們體

        三、鞏固練習

        1、一個一根長方體木料,長2.5米,寬0.3米,厚0.4米。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?

        2、一個魔方的棱長是6厘米,它的體積和表面積相等嗎?

        演示課件:突出6的不同,以及單位名稱的不同

        四、質疑總結

        教師質疑:一個長方體的體積由什么決定?正方體呢?

        用彩色粉筆圈畫出兩個體積計算公式

        板書設計:

       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

       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21

        教學內容

        教科書第51--52頁的例1、例2,課堂活動及練習十二的1--3題。

        教學目標

        1.知識與技能:引導學生通過實驗發現并探究出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,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。

        2.過程與方法:會運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。

        3.情感、態度與價值觀:滲透"猜測--實驗探究--驗證"的學習方法,發揮學生的主體性,為今后學習其他立體圖形體積的計算打下基礎。

        教具學具

        學生準備12個體積是1cm3的小正方體木塊。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,及表格一和表格二。

        教學重點

        1.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。

        2.會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。

        教學難點

        長方體、正方體的體積計算的推導過程。

        教學過程

        一、問題引入

        1.師:小朋友,你們喜歡搭積木游戲嗎?這是老師用1cm3的正方體拼成的積木,(課件出示)你能說說它們的體積嗎?

        師:你是怎樣想的?

        教師:我們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,就要看這個物體中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。

        2.師(出示一個長方體模型):要知道它的體積是多少,你有什么辦法?

        生1:可以將這個長方體切成小的體積單位,看它包含著多少個這樣的體積單位,就可以知道它的體積是多少。

        生2:將這個長方體浸沒在水中,根據水面上升的刻度讀出長方體的體積。

        生3:量出長方體的長、寬、高,用長×寬×高。

        教師:比較一下,哪種方法更適用呢?在生活中,有許多長方體是不能切開來數的。把什么物體都浸沒在水中,看水面上升的刻度也比較麻煩。那么,生3的方法是否成立?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。

       。ò鍟n題: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)

        [簡評:從學生熟悉的搭積木游戲開始,溝通學生已有知識連接點: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,就要看這個物體中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。然后讓學生想辦法怎樣求出一個長方體的體積。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,并自然過渡到新課的學習。]

        二、問題探索

        1.探索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。

       。1)4人小組合作"搭積木"。電腦出示活動要求:用12個體積是1cm3的小正方體木塊拼成不同形狀的長方體,并填寫表一:

        每排個數排數層數1cm3正方體的個數體積(cm3)

        長方體一

        長方體二

        長方體三

        思考:

       、匍L方體每排個數、排數、層數分別相當于長方體的什么?

       、陂L方體的體積怎樣計算?

       。2)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探討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規律。

        生:每排個數就是長方體長所含厘米數,排數就是寬所含厘米數,層數就是高所含的厘米數。長方體的體積=每排個數×排數×層數,或長方體的體積=長×寬×高,或長方體的體積=底面積×高。

        學生相互,鼓勵學生自主探索。

        (3)用實例驗證規律。

        師:剛才我們發現長方體的體積=長×寬×高,這個公式對所有的長方體都適用嗎?

        學生從自己準備的學具中自由選取若干個1cm3的小正方體,搭成形狀不同的兩個長方體,驗證每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否等于它的'長、寬、高的乘積,請每小組(2人小組)同學一邊實驗一邊填寫表二:

        長(cm)寬(cm)高(cm)體積(cm3)

        第一個長方體

        第二個長方體

        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。(板書:長方體的體積=長×寬×高)

        師:看來我們的發現是正確的,請給自己一顆探索星。

       。4)用字母公式表示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。

        讓學生觀察板書和長方體的立體圖,想一想:如果用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,a表示長,b表示寬,h表示高,用字母怎樣表示長方體體積公式呢?

       。ò鍟篤=a×b×h)

        師:閉上眼睛想一想,求一個長方體的體積必須具備什么條件?

        (5)反饋練習。

        師(課件出示例2):怎樣計算電腦包裝箱的體積?

        學生審題,獨立完成。

        [簡評:在探索長方體的體積的計算中,設置"操作→感知規律;驗證→認識規律;練習→應用規律"幾個層次,符合學生掌握知識的特點,使本環節的重難點得以突破。課堂氣氛民主和諧,學生從同伴那里不斷優化自己的思考方法。]

        2.自學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

       。1)正方體的體積又怎樣計算呢?猜猜看。

        (2)你的想法正確嗎,可以翻開書第52頁看一看,也可以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。

       。3)說說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,字母表示的方法(V=a·a·a或a3)。要計算正方體的體積,必須知道什么條件?

        (4)反饋練習:

        口答: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?

        三、課堂活動

        量一量、算一算。

       。ǚ纸M測量、并計算)

        四、全課

        說說本課學習中你的收獲。

        五、作業

        練習十二第2、3題。

        [簡評:整堂課從學生提出假設,小組合作探索、交流得出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,然后用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推導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,既體現了自主學習,又溝通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關系。解決實際問題的設計,讓學生量一量,算一算,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和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。教師大膽地進行開放式教學,讓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,讓學生在合作中討論交流,呈現了學生思維的多樣性和層次性,發展了學生的思維,體現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教學觀念。

       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22

        教學目標:

        1.在數學活動中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,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它們的體積,并解決相應的簡單實際問題。

        2.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進一步積累探索數學問題的經驗,增強空間觀念,發展數學思考。

        教學重點:

        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。

        教學難點:

       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。

        課前準備:

        學生每人準備30個左右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。

        教學過程:

        一、創設問題情境,導入新課

        出示可分割的長方體模型,問:你能告訴大家它的體積是多少?

        說說是怎樣想的。

        教師分割演示后設疑,并揭示課題。

        二、操作探究,發現規律

        1、出示例9,要求學生四人一組,用準備好的正方體搭出四個不同的長方體,并編號。

        2、讓學生觀察并交流。

        (1)這些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?

       。2)用了幾個小正方體,怎樣很快知道所用的小正方體的個數?

        (3)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?

        3、在小組里根據拼搭的長方體的'數據填表。

        根據表格,引導分析,發現規律。

        拼搭出的長方體的體積跟小正方體的個數有什么關系?

        4、引導學生猜想: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、寬、高有什么關系?

        三、再次探索,驗證猜想

        1、出示例10,讓學生擺出例10中的三個長方體,并提問:各需要多少個小正方體?

        2、讓學生動手操作,先想一想,再數一數,看看一共用多少個正方體。

        3、課件演示。

        4、如果讓你擺一個長5厘米、寬4厘米、高3厘米的長方體,你能說出要用多少個小正方體嗎?

        四、引導概括,得出公式

        1、你發現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、寬、高有什么關系?如何求長方體的體積。

        交流得出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并板書文字公式和字母公式

        2、啟發引導

        正方體是長方體的特殊形式,你能根據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寫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嗎?

        讓學生嘗試,再交流得出,并閱讀26的說明。

        五、應用拓展,鞏固練習

        1、做“試一試”。

        學生獨立計算,交流時先說說公式,再說說是怎樣列式的。

        2、做“練一練”第1題。

        先觀察,后獨立計算。

        3、做“練一練”第2題。

        先讓學生選擇幾個式子說說其表示的意思,再口算。

        4、做練習四第1題。

        學生獨立解決后由學生逐一評講。

        六、布置作業

        練習四第2、3題。

        七、課堂總結

        通過今天的學習,你有什么收獲呢?

      【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】相關文章:

     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09-29

      五年級下冊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10-09

      小學生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應用題08-07

      大體積混凝土的特點10-31

      CAD長方體的畫法10-07

      大體積混凝土相關知識05-29

      Word有效縮減文件體積07-31

      大體積混凝土的簡述定義07-31

      Word文件體積減小技巧11-06

      主站蜘蛛池模板: 无遮高潮国产免费观看韩国| 嘉善县| 国产极品喷水视频| 娄烦县| 阳东县| 岛国av一区二区三区| 亚洲露出在线观看下一页| 亚洲免费成年女性毛视频|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丝袜| 国产熟女av一区二区三区四季 | 惠东县| 托克逊县| 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字幕第一页| 亚洲黄片久久| 亚洲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|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免费| 中文字幕天天躁日日躁狠狠|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密殿| 宣武区|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| 康保县| 东京热加勒比日韩精品|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| 阿鲁科尔沁旗| 内丘县|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毛片九色| 中文字幕日本人妻一区| 加勒比东京热综合久久|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| 亚洲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女同| 阳原县| 亚洲午夜激情久久加勒比| 亚洲AV乱码毛片在线播放|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久久久|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正片 | 五月综合婷婷久久网站| 激情文学人妻中文字幕| 无码高清视频在线播放十区| 西西少妇一区二区三区精品| 国产成人av综合色| 免费在线观看性感女主播内射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