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,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,无码日日模日日碰夜夜爽,天堂av在线最新版在线,日韩美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,麻豆精品三级国产国语,精品无码AⅤ片,国产区在线观看视频

      孔子的名言

      時(shí)間:2023-01-07 14:58:24 孔子的名言 我要投稿

      孔子的名言 集合15篇

        在學(xué)習(xí)、工作、生活中,許多人都接觸或是使用過一些比較經(jīng)典的名言吧,名言易于留傳,是濃縮的精華。那什么樣的名言才算得上是經(jīng)典呢?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孔子的名言 ,僅供參考,大家一起來看看吧。

      孔子的名言 集合15篇

      孔子的名言 1

        1、感謝上帝沒有讓我成為一個(gè)熟練的工匠。我最重要的發(fā)現(xiàn)都是受到失敗的啟發(fā)。

        2、以精神脂肪形式儲(chǔ)存起來的知識(shí),在成為精神肌肉之前是沒有用的。

        3、真理的海洋,讓一切未被發(fā)現(xiàn)的東西躺在我的眼前,讓我去探索。

        4、什么也不做總比什么都不做好。輪流發(fā)言交學(xué)費(fèi)實(shí)際上是一種犯罪。

        5、如果我們不把科學(xué)發(fā)展的弦拉緊,就不能奏出和諧社會(huì)的樂曲。

        6、徹底鏟除邪教,國家才能和平安寧。

        7、倡導(dǎo)科學(xué)文明,勇當(dāng)反惡先鋒。

        8、眼界決定境界,思維決定出路,頭腦決定口袋,科學(xué)發(fā)展決定未來。

        9、除了知識(shí)和學(xué)問,世上再?zèng)]有別的能力,能在頭腦中,在頭腦中,在想象中,在異象中,在信心中,建立統(tǒng)治和權(quán)柄。

        10、惡壓倒善,善則靈長,惡,一旦錯(cuò)足,后悔。

        11、提倡科學(xué),反對邪教,促進(jìn)和諧。

        12、揚(yáng)起科學(xué)的風(fēng)帆,讓心靈去遨游。

        13、拋棄邪教,提倡科學(xué),促進(jìn)和諧。

        14、不思發(fā)展的庸庸碌碌,成事難速成,科學(xué)發(fā)展的潛力巨大。

        15、金錢,只要它能解決個(gè)人的生活問題,就太多了,它將成為人類才能的禍害。

        16、履行公民義務(wù),舉報(bào)邪教犯罪,執(zhí)行獎(jiǎng)勵(lì)政策。

        17、科學(xué)發(fā)展有三大關(guān)鍵。第一,用智慧解放思想。第二,與時(shí)俱進(jìn),增強(qiáng)實(shí)力。

        18、魔鬼是一英尺高,路是十英尺高,科學(xué)是保護(hù)邪教的防火墻。

        19、依法打擊邪教,徹底鏟除社會(huì)毒瘤。

      孔子的名言 2

        1) 不憤不啟,不悱不發(fā)。

        2) 敏而好學(xué),不恥下問。

        3) 士志于道,而恥惡衣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。

        4) 以文會(huì)友,以友輔仁。

        5) 君子夫達(dá)也者,質(zhì)直而好義。察言而觀色,慮以下人。

        6) 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

        7) 君子上達(dá),小人下達(dá)。——《論語·憲問》

        8) 三人行,必有我?guī)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瑩衿洳簧普叨闹?/p>

        9)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,言之必可行也,君子于其言,無所茍而已矣。

        10) 法語之言,能無從乎?改之為貴。巽與之言,能無說乎?繹之為貴。說而不繹,從而不改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見善無不及,見不善如探湯。

        11) 己所不欲,匆施于人。

      孔子的名言 3

        1、朽木不可雕也。

        解釋:腐爛的木頭無法雕刻。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勢敗壞而無可救藥。亦作“朽木難雕”、亦作“朽木不雕”、

        2、子以四教:文行忠信。

        解釋:孔子從四個(gè)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,一、文學(xué),即知名學(xué)。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,二、行學(xué),規(guī)范人們行為,使人們的言行舉止有章可循。三、忠學(xué),是修養(yǎng)學(xué)。是培養(yǎng)人自覺自愿地做自己該做的事。四、信學(xué),是知人辨事之學(xué),是培養(yǎng)人判斷力的學(xué)問。

        3、君子坦蕩蕩,小人長戚戚。

        解釋:君子心胸寬廣,能夠包容別人;小人愛斤斤計(jì)較,心胸狹窄。

        4、敏而好學(xué),不恥下問,是以謂之“文”也。

        解釋:意思是不以向地位、學(xué)問較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。所以可以用“文”字作為他的謚號(hào)。

        5、其知可及也,其愚不可及也。

        解釋:他的聰明可以學(xué)得來,他的裝傻別人趕不上。

        6、質(zhì)勝文則野,文勝質(zhì)則史。文質(zhì)彬彬,然后君子。

        解釋:質(zhì)樸勝過了文飾就會(huì)粗野,文飾勝過了質(zhì)樸就會(huì)虛浮,質(zhì)樸和文飾比例恰當(dāng),然后才可以成為君子。

        7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樂之者。

        8、解釋:懂得它的人,不如愛好它的人;愛好它的人,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。

        9、鳥之將死,其鳴也哀;人之將死,其言也善。

        解釋:鳥快要死的時(shí)候,鳴叫的聲音是悲哀的;人快要死的時(shí)候,說出來的話也是善良的。

        10、中人以上,可以語上也;中人以下,不可以語上也。

        解釋:孔子說:中等資質(zhì)以上的人,可以告訴他深?yuàn)W的道理;中等資質(zhì)以下的人就很難讓他了解深?yuàn)W的道理了。

        11、知者樂水,仁者樂山。知者動(dòng),仁者靜,知者樂,仁者壽。

        解釋:聰明人喜愛水,有仁德者喜愛山;聰明人活動(dòng),仁德者沉靜。聰明人快樂,有仁德者長壽。

        12、性相近也,習(xí)相遠(yuǎn)也。

        解釋:人在剛出生時(shí),本性都是善良的,性情也很相近。但隨著各自生存環(huán)境的不同變化和影響,每個(gè)人的習(xí)性就會(huì)產(chǎn)生差異。

        13、學(xué)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(xué)則殆。

        解釋:學(xué)習(xí)而不思考,人會(huì)被知識(shí)的表象所蒙蔽;思考而不學(xué)習(xí),則會(huì)因?yàn)橐苫蠖游kU(xiǎn)。

        14、學(xué)而時(shí)習(xí)之,不亦說乎?有朋自遠(yuǎn)方來,不亦樂乎?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?

        解釋:學(xué)了又時(shí)常溫習(xí)和練習(xí),不是很愉快嗎?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(yuǎn)方來,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?人家不了解我,我也不怨恨、惱怒,不也是一個(gè)有德的君子嗎?

        15、道聽而涂說,德之棄也!

        解釋:在路上聽到傳言就到處去傳播,這是道德所唾棄的。

        16、法語之言,能無從乎?改之為貴。提手與之言,能無說。

        解釋:正確的話,能不聽從嗎?必須認(rèn)真改正錯(cuò)誤,才算可貴。恭順的話,能不使人高興嗎?

        17、恭則不侮,寬則得眾,信則人任焉,敏則有功,惠則足以使人。

        解釋: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,寬厚就會(huì)得到眾人的擁護(hù),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,勤敏就會(huì)提高工作效率,慈惠就能夠使喚人。

      孔子的名言 4

        1) 君子矜而不爭,群而不黨。

        2) (“撰”去提手)與之言,能無說乎?繹之為貴。說而不繹,從而不改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

        3) 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臨大節(jié)而不可奪也。

        4) 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(nèi)自省也。

        5) 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達(dá)而達(dá)人。

        6) 詩,可以興,可以觀,可以群,可以怨。

        7) 人無遠(yuǎn)慮,必有近憂。

        8) 道不同,不相為謀。——《論語·衛(wèi)靈公》

        9) 以能問于不能,以多問于寡;有若無,實(shí)若虛,犯而不校。

        10) 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。

        11) 放于利而行,多怨。

        12) 不憤不啟,不悱不發(fā)。舉一隅不以三隅反,則不復(fù)也。

        13) 學(xué)而時(shí)習(xí)之,不亦說乎?

        14) 惟上知與下愚不移。——《論語·陽貨》

        15) 巧言亂德。

        16) 富與貴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,得之不處也。貧與賤,是人之所惡也; 不以其道,得之不去也。

      孔子的名言 5

        1、三人行,必有我?guī)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洳簧普叨闹?/p>

        2、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達(dá)而達(dá)人。

        3、三子者出,曾皙后。曾皙曰:“夫三子者之言何如?”子曰:“亦各言其志也已矣。”曰:“夫子何哂由也?”曰:“為國以禮,其言不讓,是故哂之。”“唯求則非邦也與?”“安見方六七十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?”“唯赤則非邦也與?”“宗廟會(huì)同,非諸侯而何?赤也為之小,孰能為之大?”

        4、一個(gè)頑童問:“你們有什么要事呀?”

        5、見善無不及,見不善如探湯。

        6、不知其人,則不為其友。——司馬遷《史記》

        7、我知言,我善養(yǎng)吾浩然之氣。

        8、學(xué)而不厭,誨人不倦。(論語·述而)

        9、生,亦我所欲也;義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義者也。

        10、“求,爾何如?”對曰:“方六七十,如五六十,求也為之,比及三年,可使足民。如其禮樂,以俟君子。”

        11、溫故而知新,可以為師矣。(同上)

        12、知及之,仁能守之,莊以蒞之,動(dòng)之不以禮,未善也。

        13、表明孔子好學(xué)的句子非常的多。以下舉出幾個(gè)例子:

        14、孔子捋須笑答:“周游列國,講學(xué)傳道。”

        15、敬鬼神而遠(yuǎn)之。《論語·雍也》

        16、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(論語·衛(wèi)靈公)

        17、孔子曰:學(xué)而時(shí)習(xí)之,不亦說乎,有朋自遠(yuǎn)方來,不亦樂乎。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?

        18、這章經(jīng)文的意思是:孔子在齊國聽到演湊韶樂,思想專注,很長時(shí)間吃飯時(shí),都忘記了肉是什么味道了。孔子說:真沒有想到韶樂演湊競?cè)贿_(dá)到了如此高的水平。

        19、孔子說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,選賢與能,講信修睦。故人不獨(dú)親其親,不獨(dú)子其子,使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,鰥、寡、孤、獨(dú)、廢疾者皆有所養(yǎng),男有分,女有歸。貨惡其棄于地也,不必藏于己;力惡其不出于身也,不必為己。是故謀閉而不興,盜竊亂賊而不作,故外戶而不閉,是謂大同。”

        20、志于道,據(jù)于德,依于仁,游于藝。

        21、運(yùn)籌帷幄之中,決勝千里之外。——司馬遷《史記》

        22、知者不惑,仁者不憂,勇者不懼。

        23、子在齊聞韶,三月不知肉味。曰:不圖為樂至于斯也。

        24、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?(論語·學(xué)而)

        25、大人世及(貴族世襲)以為禮,城郭溝池以為固。

        26、知者樂水,仁者樂山。知者動(dòng),仁者靜。知者樂,仁者壽。

        27、君子求諸己,小人求諸人。

        28、今大道既隱,天下為家。各親其親,各子其子,貨力為己。

        29、孔子和眾弟子乘坐馬車到一個(gè)地方講學(xué),見前面有兩個(gè)頑童坐在路中間頑耍,子貢趕緊停住車,大聲嚷道:“你這兩個(gè)頑童快讓路,這是孔夫子的車!”孔子連忙喝住子貢,下車對頑童客客氣氣地說:“我們有要事在身,借個(gè)路讓我們過去吧!”

        30、顏淵季路侍。子曰:“盍各言爾志?”子路曰:“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,蔽之而無憾。”顏淵曰:“愿無伐善,無施勞。”子路曰:“愿聞子之志。”子曰:“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懷之。”

        31、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。

        32、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雖令不從。

        33、放于利而行,多怨。

        34、子在川上曰: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晝夜。”(論語·子罕)

        35、有一次孔子去周公廟,每件事都要發(fā)問,便有人說:“誰說叔粱紇的這個(gè)兒子懂得禮呢?他到了太廟,每件事都要向別人請教”孔子聽到了這話,便說:“這正是禮啊”

        36、相識(shí)滿天下,知心有幾人《史記》

        37、不義而富且貴,于我如浮云。《論語·述而》

        38、這章經(jīng)文中,三月不知肉味,就是孔子專心致志的名言。

        39、已欲立而立人,已欲達(dá)而達(dá)人語出。《論語·雍也》

        40、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《史記》

        41、子在齊聞韶,三月不知肉味。曰:不圖為樂至于斯也。

        42、子貢日:“貧而無諂,富而無驕,何如?”子日:“可也,未若貧而樂,富而好禮者也。”

        43、學(xué)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(xué)則殆。(論語·為政)

        44、其身正,不令而行。其身不正,雖令不從。(同上)

        45、禮義以為紀(jì),以正君臣,以篤父子,以睦兄弟,以和夫婦,以設(shè)制度,以立(設(shè)置)田里……是謂小康

        46、民無信不立。《論語·顏淵》

        47、有朋自遠(yuǎn)方來,不亦樂乎。

        48、以不教民戰(zhàn),是謂棄之。

        49、在這里孔子提到了學(xué)習(xí)要時(shí)常的溫習(xí)。因此從這里可以看出孔子對待學(xué)習(xí)的一種態(tài)度。不僅僅是要學(xué)習(xí)新的東西,而且要時(shí)常的復(fù)習(xí)。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這句話從側(cè)面表現(xiàn)出了孔子的好學(xué)。

        50、聽其言而觀其行。《論語·公冶長》

        51、巧言令色,鮮矣仁!《學(xué)而》

        52、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

        53、子禽問子貢說:“夫子每到一個(gè)諸侯國,必然能聽到這個(gè)諸侯國的政治,是求來的還是別人主動(dòng)告訴他的?”子貢說:“夫子是用溫和、善良、恭敬、節(jié)儉、謙遜取得來的。夫子求取的方法與別人求取的方法不相同吧?”

        54、使民敬、忠以勸,如之何?

        55、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,行拂亂其所為,所以動(dòng)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。

        56、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

        57、人無遠(yuǎn)慮,必有近憂。

        58、子路率爾而對曰:“千乘之國,攝乎大國之間,加之以師旅,因之以饑饉,由也為之,比及三年,可使有勇,且知方也。”夫子哂之。

        59、學(xué)而時(shí)習(xí)之,不亦說乎?有朋自遠(yuǎn)方來,不亦樂乎?(同上)

        60、大道實(shí)行的社會(huì),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,選拔有道德有能力的人為大家服務(wù),社會(huì)上講究誠信與和諧。人與人之間都像對待家人一樣,老人頤養(yǎng)天年,青壯各盡所能,孩子快樂成長,弱勢群體生活幸福,每個(gè)男人都有自己的位置,每個(gè)女人都有自己的歸宿。節(jié)約資源,不浪費(fèi)東西,不私自據(jù)為己有。人人甘愿奉獻(xiàn),做好人好事。沒有勾心斗角,沒有盜竊詐騙,路不拾遺、夜不閉戶,這就是大同社會(huì)。

        61、道不同,不相為謀。《論語·衛(wèi)靈公》

        62、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貧而患不安。

        63、子入太廟,每事問。或曰:“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?入太廟,每事問。”子聞之,曰:“是禮也。”

        64、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學(xué)”

        65、子絕四:毋意,毋必,毋固,毋我。

        66、德不孤,必有鄰。

      孔子的名言 6

        1.士志于道,而恥惡衣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 。 —— 孔子名句

        2.發(fā)憤忘食,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…。

        3.飯疏食飲水,曲肱而枕之,樂亦在其中矣。不義而富且貴,于我如浮云。

        4.賢哉,回也!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。回也不改其樂。

        5.富與貴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,得之不處也。貧與賤,是人之所惡也;

        6.不以其道,得之不去也。 —— 孔子名句

        7.富而可求也,雖執(zhí)鞭之士,吾亦為之。如不可求,從吾所好。

        8.見利思義,見危授命。

        9.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臨大節(jié)而不可奪也。

        10.志士仁人,無求生以害仁,有殺身以成仁。

        11.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。 —— 孔子名句

        12.夫達(dá)也者,質(zhì)直而好義。察言而觀色,慮以下人。

        13.君子易事而難說(悅),說(悅)之不以道,不說(悅)也。

        14.君子之仕也,行其義也。

        15.子謂于產(chǎn)。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,其事上也敬,其養(yǎng)民也惠,其使民也義。

        16.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 —— 孔子名言

        17.君子矜而不爭,群而不黨。

        18.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

        19.君子坦蕩蕩,小人常戚戚。

        20.仁者不憂,知者不惑,勇者不懼。

        21.放于利而行,多怨。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。 —— 孔子語錄

        22.君子謀道不謀食,君子憂道不憂貧。

        23.法語之言,能無從乎?改之為貴。提手與之言,能無說乎?繹之為貴。說而不繹,從而不改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

        24.君子尊賢而容眾,嘉善而矜不能。

        25.不學(xué)禮,無以立。

        26.居處恭,執(zhí)事敬,與人忠。 —— 孔子名句

        27.君子敬而無失,與人恭而有禮,四海之內(nèi)皆兄弟也,言忠信,行篤敬,雖蠻貊之邦,行矣。言不忠信,行不篤敬,雖州里,行乎哉?行己有恥,使于四方,不辱君命,可謂士矣。

        28.孔子曰“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。”請問之。曰“恭寬信敏惠。恭則不侮,寬則得眾,信則人任焉,敏則有功,惠則足以使人”。

        29.君子義以為質(zhì),禮以行之,孫以出之,信以成之。君子哉!

        30.過而不改,是謂過矣!

        31.過,則匆憚改。 —— 孔子名句

        32.不遷怒,不二過。

        33.執(zhí)德不弘,信道不篤,焉能為有,焉能為亡。

        34.以文會(huì)友,以友輔仁。

        35.君子食無求飽,居無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謂好學(xué)也已。

        36.有德者必育言,有言者不必育德。 —— 孔子語錄

        37.聽其言而觀其行。

        38.君于不以言舉人,不以人廢言。

        39.古者言之不出,恥躬不逮也。

        40.君子名之必可言也,言之必可行也,君子于其言,無所茍而已矣。

      孔子的名言 7

        孔子的名言:

        1、溫故而知新:溫習(xí)已聞之事,并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(lǐng)悟;

        2、三人行,必有我?guī)熝桑簬讉(gè)人一起走路,其中必有值得我學(xué)習(xí)的老師。

        3、學(xué)而時(shí)習(xí)之,不亦說乎?:學(xué)過的知識(shí),再常常地溫習(xí)它,不也是很愉快的嗎?

        4、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知道就是知道。不知道就是不知道,這是聰明的。指做學(xué)問態(tài)度要端正,也指做人要誠實(shí)。

      孔子的`名言 8

        1.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。——《論語·憲問》

        2.三軍可奪帥也,匹夫不可奪志也!

        3.有朋自遠(yuǎn)方來,不亦樂乎?

        4.惟上知與下愚不移。——《論語·陽貨》

        5.圣則吾不能,我學(xué)不厭而教不倦也。

        6.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。

        7.過,則匆憚改。

        8.好直不好學(xué),其蔽也絞;好勇不好學(xué),其蔽也亂;好剛不好學(xué),其蔽也狂。

        9.孔子曰:“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。”請問之。曰:“恭、寬、信、敏、惠。恭則不侮,寬則得眾,信則人任焉,敏則有功,惠則足以使人”。

        10.君子泰而不驕,小人驕而不泰。

        11.巧言令色,鮮矣仁。

        12.放于利而行,多怨。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。

        13.己所不欲,匆施于人。

        14.人而無恒,不可以作巫醫(yī)。

      孔子的名言 9

        1、無欲速,無見小利。欲速,則不達(dá);見小利,則大事不成。

        2、由,誨女知之乎!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

        3、志士仁人,無求生以害仁,有殺身以成仁。

        4、富與貴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,得之不處也。貧與賤,是人之所惡也;不以其道,得之不去也。

        5、君子名之必可言也,言之必可行也,君子于其言,無所茍而已矣。

        6、默而識(shí)之,學(xué)而不厭,誨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!

        7、三人行,必有我?guī)熝桑粨衿渖普叨鴱闹洳簧普叨闹?/p>

        8、士不可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(yuǎn)。仁以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己,不亦遠(yuǎn)乎?

        9、士志于道,而恥惡衣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。

        10、逝者如斯夫,不舍晝夜。

        11、賢哉,回也!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。回也不改其樂。賢哉,回也!

        12、修己以敬……修己以安人…修己以安百姓。

        13、學(xué)而不思則閏;思而不學(xué)則殆。

        14、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,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,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。

        15、以文會(huì)友,以友輔仁。

        16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樂之者。

        17、執(zhí)德不弘,信道不篤,焉能為有,焉能為亡。

        18、質(zhì)勝文則野,文勝質(zhì)則史。文質(zhì)彬彬,然后君子。

        19、法語之言,能無從乎?改之為貴。巽與之言,能無說乎?繹之為貴。說而不繹,從而不改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

        20、放于利而行,多怨。

        21、富而可求也,雖執(zhí)鞭之士,吾亦為之。如不可求,從吾所好。

        22、好仁不好學(xué),其蔽也愚;好知不好學(xué),其蔽也蕩;好信不好學(xué),其蔽也賊;好直不好學(xué),其蔽也絞;好勇不好學(xué),其蔽也亂;好剛不好學(xué),其蔽也狂。

        23、見利思義,見危授命。

        24、見善無不及,見不善如探湯。

        25、君子謀道不謀食,……君子憂道不憂貧。

        26、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臨大節(jié)而不可奪也。

        27、可與言而不與之言,失人;不可與言而與之言,失言。知者不失人,亦不失言。

        28、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。

        29、人無遠(yuǎn)慮,必有近憂。

        30、仁者不憂,知者不惑,勇者不懼。

      孔子的名言 10

        1、吾十有五而志于學(xué)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逾矩。——孔子

        2、人無遠(yuǎn)慮,必有近憂。——孔子

        3、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,一則以喜,一則以懼。——孔子

        4、君子坦蕩蕩,小人長戚戚。——孔子

        5、不遷怒,不貳過。——孔子

        6、不知命,無以為君子也;不知禮,無以立也,不知言,無以知人也。——孔子

        7、鳥之將死,其鳴也哀;人之將死,其言也善。——孔子

        8、過也,人皆見之;更也,人皆仰之。——孔子

        9、君子無所爭,必也射乎!揖讓而升,下而飲。其爭也君子。——孔子

        10、君子不以利害義,則恥辱安從生哉!官怠于宦成,病加于少愈,禍生于怠惰,孝衰于妻子。察此四者,慎終如始。——孔子

        11、生而知之者上也;學(xué)而知之者次也;困而學(xué)之又其次也;困而不學(xué),民斯為下矣。——孔子

        12、朝聞道,夕死可矣。——孔子

        13、過則勿憚改。——孔子

        14、益者三友,損者三友:友直,友諒,衰多聞,益矣;友便辟,友善柔,友便佞,損矣。——孔子

        15、用之則行,舍之則藏。——孔子

        16、往者不可諫,來者猶可追。——孔子

        17、人之生也直,罔之生也幸而免。——孔子

        18、有德者必有言,有言者不必有德。仁者必有勇,勇者不必有仁。——孔子

        19、溫故而知新,可以為師矣。——孔子

        20、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。——孔子

        21、克己復(fù)禮為仁。一日克己復(fù)禮,天下歸仁焉。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——孔子

        22、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眾星共之。——孔子

        23、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。——孔子

        24、未知生,焉知死?——孔子

        25、夫子溫、良、恭、儉、讓以得之。夫子之求之也,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?——孔子

        26、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(nèi)自省也。——孔子

        27、學(xué)而時(shí)習(xí)之,不亦說乎?——孔子

        28、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,非禮勿動(dòng)。——孔子

        29、內(nèi)省不疚,夫何憂何懼。——孔子

        30、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——孔子

      孔子的名言 11

        1、愛人者,人恒愛之;敬人者,人恒敬之。——《孟子?離婁下》

        2、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也。——《論語?為政》。

        3、上有好者,下必有甚焉者矣。——《孟子?滕文公上》

        4、言無常信,行無常貞,惟利所在,無所不傾,若是則可謂小人矣——荀子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也——孔子言不信者,行不果――墨子人背信則名不達(dá)――劉向真話說一半常是彌天大謊――富蘭克林如果要?jiǎng)e人誠信,首先要自己要誠信――莎士比亞人無忠信,不可立于世――程頤

        5、學(xué)而不厭,誨人不倦。——《論語?述而》

        6、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(yuǎn)。——《論語?秦伯》

        7、愛人不外己,己在所愛之中

        8、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。

        9、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逍遙于天地之間。

        10、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。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善已。

        11、多言數(shù)窮,不如守中。

        12、形固可使如槁木,心固可使如死灰。

        13、善言古者必有節(jié)于今,善言天者必有證于人。——《荀子?性惡》

        14、巧言令色,鮮矣仁!

        15、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為芻狗。

        16、己所不欲,匆施于人。

        17、故不積跬步,無以至千里;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。(《荀子·勸學(xué)》)

        18、惟仁者宜在高位。不仁而在高位,是播其惡于眾也。

        19、天時(shí)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——《孟子?公孫丑》

        20、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,行拂亂其所為。——《孟子?告子下》

        21、不飛則已,一飛沖天;不鳴則已,一鳴驚人。

        22、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!——《史記?陳涉世家》

        23、故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,惡得不禁惡而勸愛?故天下兼相愛則治,交相惡則亂。

        24、雖有天下易生之物,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,未有能生者也。

        25、為政以德,誓如北辰,居其所而眾星共之。

        26、窮則獨(dú)善其身,達(dá)則兼善天下。

        27、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.

        28、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惡。——《論語?顏淵》

        29、以修身自強(qiáng),則名配堯禹。——《荀子?修身》

        30、仁人之所以為事者,必興天下之利,除天下之害。

        31、不積跬步,無以至千里;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。——《荀子?勸學(xué)》

        32、儉節(jié)則昌,淫佚則亡。——《墨子?辭過》

        33、谷神不死,是謂玄牝。玄牝之門,是謂天地根。綿綿若存,用之不勤。

        34、若使天下兼相愛,國與國不相攻,家與家不相亂,盜賊無有,君臣父子皆能孝慈,若此,則天下治。

        35、圣人法天貴真,不拘于俗。

        36、——《韓非子》

        37、士雖有學(xué),而行為本焉。——《墨子?修身》:讀書人雖然有學(xué)問,但是親身實(shí)踐才是根本。

        38、與人善言,暖于布帛;傷人以言,深于矛戟。——《荀子?榮辱》

        39、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無涯,以有涯隨無涯,殆也。

        40、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無名天地之始;有名萬物之母。

        41、鍥而舍之,朽木不折;鍥而不舍,金石可鏤.

        42、目不能兩視而明,耳不能兩聽而聰。(《荀子·勸學(xué)》)

        43、惟仁者能好人,能惡人。——《論語?里仁》

        44、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也。

        45、三思而后行。——《論語?公冶長》

        46、輕諾必寡信。——《老子》

        47、人無遠(yuǎn)慮,必有近憂。——《論語?衛(wèi)靈公》

        48、物有本末,事有終始。知所先后,則近道矣。——《大學(xué)》

        49、欲速則不達(dá),見小利則大事不成。——《論語?子路》如果貪求小利,就不能成就大事。(后句)

        50、民生在勤,勤則不匱。——《左傳?宣公十二年》

        51、心中有理想,腳下的路再遠(yuǎn),也永遠(yuǎn)不會(huì)迷失方向。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仍需努力啊!

        52、有朋自遠(yuǎn)方來,不亦樂乎?——《論語?學(xué)而》

        53、人有不為也,而后可以有為。

        54、老子的名言“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”

        55、仁者必有勇,勇者不必有仁。——《論語?憲問》

        56、學(xué)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(xué)則殆。——《論語?為政》

        57、學(xué)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(xué)則殆。

        58、先義而后利者榮,先利而后義者辱。——《荀子?榮辱》

        59、——《左傳》

        60、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。

        61、圣人不仁,以百姓為芻狗知不知,上。不知知3.墨子名言兼相愛,交相利愛人不外己,己在所愛之中興天下之利,除天下之害4.孟子名言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

        62、這是古人一生追求的“三不朽”,立德為其首,任何事業(yè)、學(xué)業(yè)的基礎(chǔ),都要從自身品德的修煉為根基。

        63、篤信好學(xué),守死善道。——《論語?泰伯》

        64、上善若水。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處眾人之所惡,故幾于道。

        65、不學(xué)禮,無以立。

        66、禍兮福之所倚,福兮禍之所伏。——《老子》

        67、吾日三省吾身: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(xí)乎?——《論語?學(xué)而》

        68、大意: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終,明確它們的先后次序,那就接近事物發(fā)展的規(guī)律了。

        69、有無相生,難易相成,長短相形,高下相盈,音聲相和,前后相隨。恒也。

        70、天長地久。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長生。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;外其身而身存。非以其無私邪?故能成其私。

        71、心之官則思,思則得之,不思則不得也。

        72、孔子孟子

        73、生亦我所欲也,義亦我所欲也;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義者也。——《孟子?告子上》

        74、民無信不立。——《論語?顏淵》

        75、日新之謂盛德。——《周易?系辭上》:每天都有新的變化才是大德。

        76、學(xué)而時(shí)習(xí)之,不亦說乎?

        77、孔子名言

        78、人生天地之間,若白駒過隙,忽然而已。

        79、荀子戰(zhàn)國末期趙國人

        80、敏而好學(xué),不恥下問。——《論語?公冶長》

        81、至人無己,神人無功,圣人無名。

        82、鍥而舍之,朽木不折;鍥而不舍,金石可鏤。(《荀子·勸學(xué)》)

        83、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。——《孟子?告子下》

        84、義,志以天下為芬。——《墨子?經(jīng)說上》

        85、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——《論語?子路》

        86、學(xué)至乎沒而后止。——《荀子?勸學(xué)》:學(xué)習(xí)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。

        87、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——《老子》:知道滿足就不會(huì)受到屈辱,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(huì)有危險(xiǎn)。

        88、子非我,安知我不知魚之樂?

        89、儉,德之共也;侈,惡之大也。——《左傳?莊公二十四年》

        90、欲為其國,必伐其聚;不伐其聚,彼將聚眾。

        91、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(nèi)自省也。——《論語?里仁》

        92、學(xué)而時(shí)習(xí)之,不亦樂乎?——《論語?學(xué)而》

        93、兼相愛,交相利

        94、禮之用,和為貴。——《論語?學(xué)而》

        95、愛臣太親,必危主身;人臣太貴,必易主位。

        96、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雖久不廢,此謂不朽。

        97、茍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——《禮記?大學(xué)》:

        98、天下之人皆相愛,強(qiáng)不執(zhí)弱,眾不劫寡,富不侮貧,貴不傲賤,詐不欺愚。

        99、言必信,行必果。——《論語?子路》果:果斷

        100、孟子名言

        101、道之以政,齊之以刑,民免而無恥;道之以德,齊之以禮,有恥且格。

        102、名不可簡而成也,譽(yù)不可巧(偽詐)而立也。君子以身戴(載)行者也。

        103、窮則獨(dú)善其身,達(dá)則兼善天下。——《孟子?盡心上》

        104、——《孟子》

        105、興天下之利,除天下之害

        106、君子以儉德辟難。——《周易?否》

        107、不以規(guī)矩,不成方圓。

        108、吾嘗終日不食,終夜不寢,以思,無益,不如學(xué)也。——《論語?衛(wèi)靈公》

        109、非其有而取之,非義也。——《孟子?盡心上》

        110、莊子名言

        111、去好去惡,群臣見素。

        112、圣人擇可言而后言,擇可行而后行。——《管子?形勢解》

        113、大意:古時(shí)候想要使天下人都發(fā)揚(yáng)光明正大的德行,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;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,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;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,就先要修養(yǎng)自己的身心;想要修養(yǎng)自己的身心,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;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,就先要證實(shí)自己的誠意;想要證實(shí)自己的誠意,就要先豐富自己的知識(shí);豐富知識(shí)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。

        114、見義不為,無勇也。——《論語?為政》

        115、青出于藍(lán),而勝于藍(lán)(《荀子·勸學(xué)》):比喻學(xué)生勝過老師,后人勝過前人。

        116、刑過不避大臣,賞善不遺匹夫。——《韓非子?有度》:懲罰有罪過的人,即使大臣也不能放過;賞賜做好事的人,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。

        117、道雖邇,不行不至;事雖小,不為不成。——《荀子?修身》:路程雖近,不走就達(dá)不到目的地;事情雖小,不做就成功不了。

        118、天子不仁,不保四海;諸侯不仁,不保社稷;卿大夫不仁,不保宗廟;士庶人不仁,不保四體。

        119、青,取之于藍(lán),而勝于藍(lán).

        120、率義之為勇。——《左傳?哀公十六年》

        121、窮則變,變則通,通則久。——《周易?系辭下》

        122、節(jié)儉則昌,淫佚則亡。

        123、國君好仁,天下無敵焉。

        124、義以生利,利以豐民。——《國語?晉語》

        125、不尚賢,使民不爭;不貴難得之貨,使民不為盜;不見可欲,使民心不亂。是以圣人之治,虛其心,實(shí)其腹,弱其志,強(qiáng)其骨。常使民無知無欲。使夫智者不敢為也。為無為,則無不治。

        126、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——《論語?顏淵》

        127、道在不可見,用在不可知。

        128、韓非子名言

        129、勝人者有力,自勝者強(qiáng)。——《老子》

        130、老子名言

        131、朝聞道,夕死可矣。——《論語?里仁》

        132、終日乾乾,與時(shí)偕行。——《周易?乾?文言》:一天到晚謹(jǐn)慎做事,自強(qiáng)不息,和日月一起運(yùn)轉(zhuǎn),永不停止。

        133、朝聞道,夕死可矣。

        134、法家主要代表人物

        135、見利思義。——《論語?憲問》

        136、君子之交淡若水,小人之交甘若醴。君子淡以親,小人甘以絕。——《莊子?_'莀P'莀?山木》

        137、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層之臺(tái)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——《老子》

        138、志不強(qiáng)者智不達(dá),言不信者行不果。

        139、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;白沙在涅,與之俱黑。(《荀子·勸學(xué)》)

        140、釋儀的妄發(fā)者,雖中亦不為巧矣

        141、儒家主要代表人物:

        142、道雖邇,不行不至。事雖小,不為不成。(《荀子·修身》)

        143、志士仁人,無求生以害仁,有殺身以成仁。——《論語?衛(wèi)靈公》

        144、三人行,必有我?guī)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洳簧普叨闹!墩撜Z?述而》

        145、樂民之樂者,民亦樂其樂;憂民之憂者,民亦憂其憂。——《孟子?梁惠王下》

        146、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——《老子》

        147、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。——《論語?憲問》君子以說的多.做得少為恥。

        148、不精不誠,不能動(dòng)人。——《莊子?魚父》

        149、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雖令不從。——《論語?子路》

        150、平時(shí)日只知苦練,也許有一天一下就做出驚人的成績。因?yàn)椋魏纬晒Γ际呛穹e薄發(fā),多年苦修換來的,不怕走得慢,只怕不開始。

        151、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——《論語?為政》

        152、佚則荒,荒則不治,不治則亂,而賞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

        153、君子曰:學(xué)不可以已。青,取之于藍(lán),而青于藍(lán)。(《荀子·勸學(xué)》)

        154、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。——《孟子?公孫丑》

        155、三軍可奪帥也,匹夫不可奪志也。——《論語?子罕》

        156、玉不琢,不成器,人不學(xué),不知道.是故,古之王者,建國君民,教學(xué)為先.

        157、天地與我并生,萬物與我合一。

        158、道千乘之國,敬事而信,節(jié)用而愛人,使民以時(shí)。

        159、博學(xué)之,審問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篤行之。——《禮記?中庸》

        160、夫民之性,惡勞而樂佚。

        161、名可名,非常名。

        162、博學(xué)而篤志,切問而近思。——《論語?子張》:廣博地學(xué)習(xí)以堅(jiān)定自己的意志,懇切的提問并且聯(lián)系實(shí)際進(jìn)行思考。

        163、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(yuǎn)。仁以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遠(yuǎn)乎?

        164、天下可運(yùn)于掌。

        165、孔子名言居處恭,執(zhí)事敬,與人忠不學(xué)禮,無以立。

        166、公生明,偏生暗。——《荀子?不茍》:公正就政治清明,偏私則政治黑暗。

        167、居善地,心善淵,與善仁,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動(dòng)善時(shí)。夫唯不爭,故無尤。

        168、歲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——《論語?子罕》

        169、人而不仁,如禮何?人而不仁,如樂何?——《論語?八佾》

        170、荀子名言

        171、博學(xué)而詳說之,將以反說約也。——《孟子?離婁下》

        172、鍥而不舍(《荀子·勸學(xué)》):雕刻一件東西,一直刻下去不放手。比喻有恒心,有毅力。

        173、其進(jìn)銳者,其退速。

        174、這是古代仁人君子立身處世的原則。不得志的時(shí)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養(yǎng),得志的時(shí)候就要努力讓天下人都能得到好處。現(xiàn)代社會(huì),有很多人鉆進(jìn)錢眼,不惜違法亂紀(jì);按古人的訓(xùn)誡:做人,窮也要窮的有骨氣!

        175、是亦彼也,彼亦是也。彼亦一是非,此亦一是非。

        176、興天下之利,除天下之害。

        177、大塊載我以形,勞我以生,佚我以老,息我以死。

        178、志不強(qiáng)者智不達(dá)。——《墨子?修身》

        179、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。——《孟子?滕文公下》

        180、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(qiáng)不息。——《周易?乾?象》

        181、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韓非子:

        182、溫故而知新,可以為師矣。

        183、不怨天,不尤人。——《論語?憲問》

        184、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學(xué),不知道。——《禮記?學(xué)記》

        185、盡信《書》,則不如無《書》。——《孟子?盡心下》

        186、而敦愨純信,用心怯言,則謂之窶。守法固,聽令審,則謂之愚。敬上畏罪,則謂之怯。言時(shí)節(jié),行中適,則謂之不肖。無二心私學(xué),聽吏從教者,則謂之陋。

        187、至人之用心若鏡,不將不迎,應(yīng)而不藏,故能勝物而不傷。

        188、老子:1.道可道,非常道。

        189、寬則得眾。——《論語?陽貨》

        190、士志于道,而恥惡衣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。——《論語?里仁》

        191、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國。欲治其國者,先齊其家;欲齊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誠其意;欲誠其意者;先致其知;致知在格物。——《大學(xué)》

        192、青,取之于藍(lán)而青于藍(lán)。——《荀子?勸學(xué)》

        193、克勤于邦,克儉于家。——《尚書?大禹謨》

        194、有能則舉之,無能則下之。

        195、——《論語》

        196、染于蒼則蒼,染于黃則黃。

        197、權(quán),然后知輕重;度,然后知長短。

        198、上善若水。

        199、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

        200、墨子名言

        201、不降其志,不辱其身。——《論語?微子》

        202、天行有常,不為堯存,不為桀亡。(《荀子·天論》)

        203、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——《孟子?梁惠王》

        204、非我而當(dāng)者,吾師也;是我而當(dāng)者,吾友也;諂諛我者,吾賊也。(《荀子·修身》)

        205、視死如歸。——《管子?小匡》

      孔子的名言 12

        1、人家不必論富貴,唯有讀書聲最佳。——唐寅

        2、一日讀書一日功,一日不讀十日空。

        3、讀書有三到:謂心到,眼到,口到。——朱熹

        4、朽木不可雕也。

        5、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《論語·衛(wèi)靈公》譯文:做工的人想把活兒做好,必須首先使他的工具鋒利。

        6、朽木不可雕也,糞土之墻不可圬也。《論語·公冶長》譯文:真像是腐朽的木頭不能再雕刻什么了,糞土的墻壁不能再粉刷了。

        7、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。譯文:君子說話要謹(jǐn)慎,做事要勤快。

        8、貴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,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。

        9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樂之者。

        10、溫故而知新,可以為師矣。

        11、慎終,追遠(yuǎn),民德歸厚矣。《論語·學(xué)而》譯文:《曾子說》要慎重地辦理好喪事,虔誠地追祭祖先,《這樣做了》人民地道德就會(huì)歸復(fù)忠厚老實(shí)。

        12、一分耕耘,一分收獲;要收獲得好,必須耕耘得好。——徐特立

        13、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 (論語·為政)

        14、學(xué)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(xué)則殆。——孔子

        15、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惡。小人反是。(論語)

        16、讀書破萬卷,下筆如有神。——杜甫

        17、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。(論語)

        18、學(xué)而時(shí)習(xí)之,不亦說乎?有朋自遠(yuǎn)方來,不亦樂乎?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?

        19、小不忍,則亂大謀。

        20、博學(xué)之,審問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篤行之。——禮記

        21、既來之,則安之。 (論語·季氏)

        22、書卷多情似故人,晨昏憂樂每相親。——于謙

        23、人無遠(yuǎn)慮,必有近憂。 (論語·衛(wèi)靈公)

        24、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惡。

        25、知者樂水,仁者樂山。知者動(dòng),仁者靜,知者樂,仁者壽。

        26、學(xué)而時(shí)習(xí)之,不亦說乎。 (論語·學(xué)而)

        27、名不正,則言不順。

        28、見善無不及,見不善如探湯。

        29、立身以立學(xué)為先,立學(xué)以讀書為本。——?dú)W陽修

        30、君子有三戒:少之時(shí),血?dú)馕炊ǎ渲谏患捌鋲岩玻獨(dú)夥絼偅渲诙罚患捌淅弦玻獨(dú)饧人ィ渲诘谩!都臼稀纷g文:君子有三件事情應(yīng)該警戒:青少年時(shí)期,血?dú)膺未養(yǎng)成,要警惕不可迷戀女色;到了壯年時(shí)期,血?dú)庹谕ⅲ璨豢蔂帍?qiáng)好勝;等到年紀(jì)變老,血?dú)庖呀?jīng)衰退,要警惕不可貪得無厭。

        31、道不同,不相為謀。

        32、學(xué)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(xué)則殆。《論語·為政》譯文:只讀書不思考就會(huì)迷惘,只空想不讀書那就危險(xiǎn)了。

        33、勉之期不止,多獲由力耘。——?dú)W陽修

        34、士志于道,而恥惡衣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。

        35、始我于人也,聽其言而信其行;今我于人也,聽其言而觀其行。《論語》譯文:開始時(shí),我對于人,是聽了他的話便相信他的行為;現(xiàn)在,我對于人,是聽了他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。

        36、勤奮是好運(yùn)之母。

        37、法語之言,能無從乎?改之為貴。提手與之言,能無說。

        38、中人以上,可以語上也;中人以下,不可以語上也。

        39、瞻之在前,忽焉在后。夫子循循然善誘人,博我以文,約我以禮。

        40、四海之內(nèi)皆兄弟。《論語·顏淵》譯文:《君子只要認(rèn)真謹(jǐn)慎,沒有過失,對人恭敬而有禮貌》天下的人都是兄弟。

      孔子的名言 13

        1、不學(xué)禮,無以立。

        2、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達(dá)而達(dá)人。

        3、不遷怒,不二過。

        4、恭而無禮則勞,慎而無禮則葸,勇而無禮則亂,直而無禮則絞。

        5、仁者不憂,知者不惑,勇者不懼。

        6、君子坦蕩蕩,小人常戚戚。

        7、古者言之不出,恥躬不逮也。

        8、居處恭,執(zhí)事敬,與人忠。

        9、君子敬而無失,與人恭而有禮,四海之內(nèi)皆兄弟也,

        10、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

        11、茍志于仁矣,無惡也。

        12、禮之用,和為貴。

        13、可與言而不與之言,失人;不可與言而與之言,失言。知者不失人,亦不失言。

        14、君子博學(xué)于文,約之于禮,亦可以弗畔矣夫!

        15、與朋友交,言而有信。

        16、克己復(fù)禮為仁。一日克己復(fù)禮,天下歸仁焉。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

        17、君子義以為質(zhì),禮以行之,孫以出之,信以成之。君子哉!

        18、君子有三戒:少之時(shí),血?dú)馕炊ǎ渲谏患捌鋲岩玻獨(dú)夥絼偅渲诙罚患捌淅弦玻獨(dú)饧人ィ渲诘谩?/p>

        19、君子矜而不爭,群而不黨。

        20、執(zhí)德不弘,信道不篤,焉能為有,焉能為亡。

        21、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,非禮勿動(dòng)。

        22、有德者必育言,有言者不必育德。

        23、恭、寬、信、敏、惠。恭則不侮,寬則得眾,信則人任焉,敏則有功,惠則足以使人。

        24、剛、毅、木、訥近仁。

        25、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

      孔子的名言 14

        1) 子曰:“《關(guān)雎》,樂而不淫,哀而不傷。”

        2) 子曰:“成事不說,遂事不諫,既往不咎。”

        3) 子曰:“朝聞道,夕死可矣。”

        4) 子曰:“君子喻于義,小人喻于利。”

        5) 子曰:“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(nèi)自省也。”

        6) 子曰:“朽木不可雕也,糞土之墻不可圬也,于予與何誅?”

        7)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子聞之,曰:“再,斯可矣。”

        8) 子曰:“寧武子,邦有道則智,邦無道則愚。其智可及也,其愚不可及也。”

        9) 子曰:“質(zhì)勝文則野,文勝質(zhì)則史。文質(zhì)彬彬,然后君子。”

        10) 子曰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樂之者。”譯文孔子說:“知道學(xué)習(xí)不如喜歡學(xué)習(xí),喜歡學(xué)習(xí)不如以學(xué)習(xí)為快樂。”

        11) 子曰:“智者樂水,仁者樂山;智者動(dòng),仁者靜;智者樂,仁者壽。”譯文孔子說:“明智的人喜歡水,仁慈的人喜歡山;明智的人好動(dòng),仁慈的人好靜;明智的人快樂,仁慈的人長壽。”

        12)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,子路不對。子曰:“汝奚不曰:其為人也,發(fā)憤忘食,樂以忘憂,不知老之將至云爾?”

        13) 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?guī)熝伞衿渖普叨鴱闹洳簧普叨闹!?/p>

        14) 子以四教:文、行、忠、信。

        15) 子曰:“君子坦蕩蕩,小人長戚戚。”譯文孔子說:“君子胸懷寬廣,小人憂愁悲傷。”

        16) 子曰:“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。”

        17) 子曰:“后生可畏,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?”

        18) 子曰:“三軍可奪帥也,匹夫不可奪志也。”

        19) 子曰:“智者不惑,仁者不憂,勇者不懼。”

        20) 子曰:“歲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”

      孔子的名言 15

        1、君子坦蕩蕩,小人長戚戚。

        2、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

        3、鞭撲之子,不從父之教。

        4、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

        5、不義而富且貴,于我如浮云。

        6、質(zhì)勝文則野,文勝質(zhì)則史。文質(zhì)彬彬,然后君子。

        7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。

        8、法語之言,能無從乎?改之為貴。

        9、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。

        10、敏而好學(xué),不恥下問。

        11、志士仁人,無求生以害仁,有殺身以成仁。

        12、君子坦蕩蕩,小人常戚戚。

        13、學(xué)而時(shí)習(xí)之,不亦樂乎?

        14、仰之彌高,鉆之彌堅(jiān),瞻之在前,忽焉在后。夫子循循然善誘人,博我以文,約我以禮;欲罷不能,既竭我才,如有所立卓爾,雖欲從之,末由也已。

        15、放于利而行,多怨。

        16、玉不琢,不成器,人不學(xué),不知道。是故,古之王者,建國君民,教學(xué)為先。

        17、學(xué)而不厭,誨人不倦。

        18、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。

        19、君子易事而難說(悅),說(悅)之不以道,不說(悅)也。

        20、君子如欲化民成俗,其必由學(xué)乎!

        21、君子尊賢而容眾,嘉善而矜不能。

        22、君子泰而不驕,小人驕而不泰。

        23、有朋自遠(yuǎn)方來,不亦樂乎?見利思義,見危授命。

        24、有君子之道四焉:其行己也恭,其事上也敬,其養(yǎng)民也惠,其使民也義。

        25、學(xué)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(xué)則殆。

        26、飯疏食、飲水,曲肱而枕之,樂亦在其中矣。

        27、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

        28、夫達(dá)也者,質(zhì)直而好義。察言而觀色,慮以下人。

        29、君子謀道不謀食,君子憂道不憂貧。

        30、君子之仕也,行其義也。

        31、仁者不憂,知者不惑,勇者不懼。

        32、衛(wèi)公孫朝問于子貢曰:仲尼焉學(xué)?子貢曰:文武之道,未墜于地,在人,賢者,識(shí)其大者,不賢者,識(shí)其小者,莫不有文武之道焉。夫子焉不學(xué),而亦何常師之有。

        33、富而可求也,雖執(zhí)鞭之士,吾亦為之。如不可求,從吾所好。

        34、富與貴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,得之不處也。貧與賤,是人之所惡也;不以其道,得之不去也。

        35、見善無不及,見不善如探湯。

        36、學(xué)如不及,猶恐失之。

        37、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臨大節(jié)而不可奪也。

        38、士志于道,而恥惡衣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。

        39、始吾于人也,聽其言而信其行。今吾于人也,聽其言而觀其行。

        40、三軍可奪帥也,匹夫不可奪志也。

        41、歲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

        42、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

        43、與之言,能無說乎?繹之為貴。說而不繹,從而不改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

        44、性相近也,習(xí)相遠(yuǎn)也。

        45、輕千乘之國,而重一言之信。

        46、君子矜而不爭,群而不黨。

        47、孔子曰:弗學(xué)何以行?弗思何以得?

        48、賢哉,回也!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。回也不改其樂。賢哉,回也!

        49、發(fā)憤忘食,樂以忘憂、不知老之將至

        50、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。

        51、士而懷居,不足為士矣!

        52、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雖令不從。

      【孔子的名言】相關(guān)文章:

      孔子的名言,孔子名言名句大全,孔子語錄11-04

      孔子的名言有哪些-孔子名言10-15

      孔子哲言孔子名言11-11

      孔子的名言09-30

      孔子的經(jīng)典名言11-09

      孔子名言精選11-13

      孔子精選名言07-20

      孔子名言經(jīng)典12-11

      經(jīng)典的名言孔子11-02

      孔子的名言精選10-24

      主站蜘蛛池模板: 亚洲av激情综合在线| 亚洲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| 一区二区三区福利在线视频| 四虎无码精品a∨在线观看| 青青草最新在线视频播放| 无码AV大香线蕉伊人久久| 亚洲是图一区二区视频| 国产91九色在线观看| 亚洲中文字幕久爱亚洲伊人| 一区二区三区福利在线视频| 精品丝袜国产在线播放| 亚洲欧美久久婷婷爱综合一区天堂 | 久久99精品波多结衣一区|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不卡|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| 久久青青草视频免费观看| 桂平市| 大荔县| 宜宾县| 舞阳县| 定南县| 亚洲女同系列高清在线观看| 陵川县| 午夜影院91| 亚洲无码中文字幕日韩无码| 抚顺市| 狠狠一本天堂亚洲综合十八禁| 高清| 国产成人无精品久久久| 国产码欧美日韩高清综合一区 | 激情人妻网址|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性色av| aⅴ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| 曲沃县| 香蕉亚洲欧洲在线一区| 武安市| 亚洲免费观看一区二区三区| 99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| 亚洲αv在线精品糸列| 加勒比亚洲视频在线播放| 亚洲AⅤ乱码一区二区三区|